小班组《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指导策略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2017.9——2018.1)
执笔人:袁菲
一、研究目标:
1.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为幼儿的戏剧性游戏创造条件,并且通过仔细观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以实现“幼儿园以戏剧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标。
2.培养小班幼儿乐于并善于运用戏剧符号表达自我、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从而成为开放、合作、有创造力的人。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模仿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3.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发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体现不同能力阶段的的戏剧游戏内容。结合教学实际,研究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的指导策略,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的终极目标。
4.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寻找更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和途径,优化教育形式。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积极正确的探究、实践习惯,为更好地培养幼儿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将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实践的研究。
1.戏剧游戏内容开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发不同难易程度的相关戏剧游戏内容。(内容种类包括:暖身游戏、肢体动作游戏、感官游戏、口语表达游戏。)
2.戏剧游戏指导策略: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地教学实施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以及相关教研活动中研究出更加有效的指导策略。
3.戏剧游戏实施途径:仅仅依靠每周固定的戏剧游戏时间开展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根据一日教学活动经验开发出可以巩固练习已习得的戏剧游戏的游戏途径和时间。如(课间,教学活动的引入部分等)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综合采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发、描述性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1.文献资料法:采用此方法比较准确地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关研究资料,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2.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3.经验总结法:在广泛实践积累的基础下,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按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回顾、整理分析,总结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成果。
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要对每个班级中幼儿进行个别化长期过程性观察总结,研究戏剧游戏对其各项能力的影响。
5.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四、研究对象:小班组全体幼儿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搜集文献资料 ,确定研究方向与内容 (2017.03.01——2017.03.31)
教师根据暖身、肢体动作、口语表达、表情这几个主要方面创编出幼儿平时喜欢、有适合进进的游戏内容,投放一些头饰、服饰道具等为研究做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有:
1.HILDAL.JACKMAN.早期教育课程[M].杨巍,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8.
2.蔡淑苓.游戏理论与应用:以幼儿游戏与教师的教学为例[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30.
3.高淑香;;捕捉教育契机正确引导幼儿[J];宁夏教育;2011年02期
4. 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1期
5.张金梅.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小班[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3.
第二阶段:教学课程及计划 (2017.09.04——2018.01.30)
教学内容 |
教学时间 |
教学目标 |
《小鼻子真灵》 |
9-4——9-8
|
1.能用鼻子闻出气味,发展嗅觉能力。
2.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感受。
|
《摸一摸》
|
9-11——9-15
|
1.让幼儿用手感知几种不同物品的特性(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和各种形状)。
2.训练幼儿的触觉感受力。
|
《神奇的罐子》
|
9-18——9-22
|
1.尝试用耳朵听辨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2.积极参与听辨游戏,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初步懂得感官的用处,知道要爱护他们。
|
《猜猜这是什么》
|
9-25——9-30
|
1.通过摸物游戏,体验皮肤的触觉功能。 2.说出摸各种物体的不同感受,体验触摸游戏的快乐。 |
《爱听话的小家伙》
|
10-9——10-13
|
1.感受耳朵的重要,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 2.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 |
《我的小嘴巴》
|
10-16——10-20
|
1.通过品尝食物,体验酸、甜、辣、咸的味道,知道嘴巴能辨别各种味道。 2.启发幼儿学会用辣辣的、咸咸的、酸酸的、甜甜的词汇描述自己所品尝到的食品的味道。 |
《猫捉老鼠》
|
10-23——10-27
|
1.快速暖身并集中注意力参与游戏。
2.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兴趣。
|
《百变机器人》
|
10-30——10-03
|
1.增进自我肢体控制能力。
2.配合音乐节奏练习僵硬的机械动作。
|
《镜子乐翻天》
|
11-06——11-10
|
1.培养对他人及自己身体的觉察力。 2.练习自己与他人在空间中相对位置的变化,如上下,高低,方向等。 |
《会动的身体》
|
11-13——11-17
|
1.在游戏中初步感受节奏的变化。
2.乐意跟着老师一起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
《身体咕噜噜》
|
11-20——11-24
|
1.尝试在垫上自由翻滚身体,体会运动的快乐。
2.运动时懂得闪避,不与别人摩擦。
|
《头发肩膀膝盖脚》
|
11-27——12-01
|
1.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各部位的兴趣和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2.引导幼儿在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基础上感知韵律活动。
3.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韵律活动的快乐。
|
《鼠小弟偷食吃》
|
12-04——12-08
|
1. 感受鼠小弟偷食吃的困难,遵守游戏规则。 2. 乐于参与戏剧表达,体验表演游戏带来的快乐。 |
《动物大狂欢》
|
12-11——12-15
|
1. 对某一典型动作的观察和模仿。
2.发现和分享不同动物的肢体动作。
|
《糊涂猫和机智鼠》
|
12-18— —12-22
|
1.模仿和扮演动物,表现不同动物的个性特点. 2.有兴趣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
《一棵树》
|
12-25——12-29
|
1.能发挥想象,扮演不同的小动物与戏剧中的角色进行交流。
2.能根据自己扮演的动物角色设计表现动作与表达语言。
3.愿意与老师、同伴进行游戏、交流。
|
《小手爬》
|
1-01——1-05
|
1、跟随歌曲有节奏地双手交替做相应的动作。
2、尝试自编歌词并创编出各种上行、下行的动作,感受表演、创造与游戏的快乐。
|
《小鸭鸭成长记》
|
1-08——1-12
|
1.认识鸭子生长过程与习性。
2.尝试运用肢体进行表演。
|
(注:遇节日延迟一周)
第三阶段:(2017.1.01——2017.6.30)
(一)执教老师
李亚芳 白玥 商倩 李倩尔 张俐 袁菲
以上老师可以绘本事先熟知游戏,明确游戏在一日活动中什么时段进行,清楚游戏玩法,选择所需要的场地,并且判断周围环境的细节是否需要处理。
(二)授课反思
1、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提炼出来更正提高,为研讨做准备
2、针对本班幼儿的情况和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幼儿们共同提升。
(三):研讨
针对老师执教的课堂活动进行研讨:
1.对教学内容的建构和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
2.做好一些活动的实录拍摄。
3.撰写教学活动案例和幼儿观察记录,为课题研究收集研究资料。
4.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指导策略。
第四阶段:总结 (2018.01.01——2018.01.12)
1.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撰写课题相关论文。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展览工作。
六、小班组课题成员:
李亚芳 白玥 商倩 李倩尔 张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