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组《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指导策略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2017.9——2018.1)
执笔人:田豫
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游戏活动。已有研究者根据不同功能,把幼儿园常用的戏剧游戏分为7种型: 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模仿游戏、想象游戏、造型游戏、控制游戏和专注游戏,每一类型的戏剧游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戏剧游戏。
一、研究目标: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戏剧游戏,并注意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中培养幼儿不同的能力和情感。
2.在游戏中能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初步判断某些行为的对错,做了错事能承认,并愿意改正。
3.幼儿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游戏,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教师在游戏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4.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寻找更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积极正确的探究、实践习惯,为更好地培养幼儿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将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实践的研究:
1.戏剧游戏的选择
(1)放松游戏:即身体与情绪进入松弛、平稳的状态,给幼儿一种“仪式”的感觉,使幼儿进入或走出虚构的戏剧情境。放松游戏可以作为戏剧活动的暖身游戏,也可以作为结束游戏。
(2)感知游戏:即在真是或虚构的情境里,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种去感受,表现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从而增加幼儿的感官意识。
(3)模仿游戏:即借助身体或声音对人或物的特征、运动过程及细节进行再现、复制,需要以细致的观察作为基础。
(4)想象游戏:即调动已有经验,联系新经验,进行加减、重组、转换,以创造新的情境、角色和故事情节。
(5)造型游戏:即用肢体塑造人或物的静止形态,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合作,增强幼儿身体的控制能力。
(6)控制游戏:在虚构的情景中,把握身体运动的大小、轻重、速度、空间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7)专注游戏:使感官与情绪状态、语言与思维聚焦于某一专门任务,以便对人、物作出灵敏的反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三、戏剧游戏中的指导要点
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幼儿进行戏剧游戏时要做到坏下几点。
1.把握戏剧游戏的特点。
在戏剧游戏中,幼儿融人戏剧的自然学习方法,如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来学习语言、动作与社会行为等,他们通常将自己置身于想象的戏剧情景中来表现熟悉的经验,并性出新的经验。教师应把握戏剧游戏的这些主要特点,在指导戏剧游对时关每个幼儿在想象的戏剧情景中运用智能、体能与直觉进行即兴式,创造性表现的状态。有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戏剧教学策略来调整游戏的节奏,以便观察与发现每幼儿的表现。有些由一般性游戏改编而来的戏剧游戏,更需要实出戏剧创作的特点。例如,对石头剪刀布戏剧游戏,教师在理解它与原有游戏的不同之处后,把重点先放在幼儿身体造型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表达、创造石头“剪刀布"的型。在此基础上,再满足大班幼L的竞争心理需要,进行团队挑战比赛和3人一组合作比赛,这样的调整实出了戏国游戏的特点,增加了假想的游戏情景我是一个-.可以做..把全体幼儿带入充满情趣的造型活动中,促进幼儿在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这种价值是原游戏所不具备的。
2.捕捉幼儿在细节上的表现。
每幼儿都会运用自身的经验来参与戏剧游戏,所人教师更善于捕捉幼儿临场的观察、想象与反应等能力,发现幼L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思考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自发性表现以及这些方面由主X 深由简单到复杂新进转化的细节,一方面及时给予点拨,促进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及时肯定和分享个体独特的经验。
3.给予幼儿更多自主体验的空间。
3.戏剧游戏的实施途径
(1)教师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或者某一个时间段单独开展戏剧游戏。
(2)教师可以将戏剧游戏作为戏剧教学活动的热身、放松环节。戏剧游戏用在戏剧教学活动开始时,可以帮助幼儿很快进入戏剧的氛围。
(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领域的活动中尝试渗透戏剧游戏。
(4)专门的戏剧游戏课程中实施。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2.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错误的游戏规则给予指导。
3.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4.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 的进行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成研究报告。
四、研究对象:中班组全体幼儿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09.01——2017.09.30)
(1)查看各种文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与课题内容。
(2)制定课程计划,以计划为前提收集整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戏剧游戏,并针对游戏内容进行活动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10.01——2017.1.12)
教学课程
教学内容 |
教学时间 |
教学目标 |
《我是小木偶》 |
9-4——9-8 |
1.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
《人体雕塑馆》 |
9-11——9-15 |
1.发掘身体的部位,并表现肢体的创意。 |
《开出什么花》 |
9-18——9-22 |
1. 通过哑剧操作表现人物或故事的细节。 2.体验完整的戏剧创作历程,并将它呈现。 |
《奇妙水族馆》 |
9-25——9-30 |
1.练习海底动物不同的移动方式。 |
《快乐动物园》 |
10-9——10-13 |
1.动物园里不同的动物的活动方式。 |
《形状变变变》 |
10-16——10-20 |
l.运用肢体各部位,呈现几何线条及形状。 |
《瞎猫碰见响耗子》 |
10-23——10-27 |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2.促进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发展。 3.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表演的欲望。 |
《洗澡》 |
10-30——10-03 |
。1.在老师的帮助下,调动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对事件的模仿。 |
《回转的眼珠》 |
11-06——11-10 |
1.增进参与者熟悉彼此名字的机会。 2.提升专注力及听指令的能力。 |
《海底世界》 |
11-13——11-17 |
1.练习海底动物不同的移动方式。 2.探索空间中直行回旋等下复杂的位移动作。 |
《牵引》 |
11-20——11-24 |
1.探索肢体远近,前后,高低的等空间中移动的相对关系。 2.提升肢体在空间移动中的敏锐度与觉察力。 |
《花式溜冰大赛》 |
11-27——12-01 |
1.配合音乐节奏练习流畅性的位移动作。 2.通过合作引发肢体创意。 |
《不一样的动物模仿秀》 |
12-04——12-08 |
1.配合音乐节奏练习流畅性的位移动作。 2.通过合作引发肢体创意。 |
《抓住声音的尾巴》 |
12-11——12-15 |
1.在老师的帮助下,调动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对动物的模仿。 |
《灵敏大王》 |
12-18——12-22 |
1.在小组游戏中,激发幼儿在小集体中的聆听技能,提高听觉记忆能力。 2.培养幼儿相互配合的合作意识。 3.体验活动乐趣,发展表演技能。 |
《小猫要个窝》 |
12-25——12-29 |
1.开始暖身并集中注意力。 2.培养团体默契和玩兴。 |
《放烟火》 |
1-01——1-05 |
1.提高专注力。 2.培养团体默契。 |
《默契123》 |
1-08——1-12 |
1.提高专注力。 2.培养团体默契。 |
(注:遇节日延迟一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1.01——2017.1.12)
(1)编写研究报告,形成实践成果。
(2)整理课程进行过程中的资料,形成课题资料档案集。包括:游戏资料、教案整理、幼儿个案分析、教学案例分析、照片、图片、教学论文等等。
六、中班组课题成员:
吴红、田豫 、陈霞萍、屠雪琪、周美玲、陈芳芳、鲍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