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组《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指导策略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发布时间:2018-02-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大班组《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指导策略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2018.2——2018.6

执笔人:许晓玲

一、研究目标: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戏剧游戏,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游戏获得,愉快地投入到游戏环境的创设及游戏中去。

2.能友好地主动地与同伴合作游戏,制定游戏的规则,大胆地用语言交流,遇到困难能大胆地、主动地去解决。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2.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错误的游戏规则给予指导。

3.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4.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 的进行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成研究报告。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将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实践的研究:

1.戏剧游戏的选择

1)放松游戏:即身体与情绪进入松弛、平稳的状态,给幼儿一种仪式的感觉,使幼儿进入或走出虚构的戏剧情境。放松游戏可以作为戏剧活动的暖身游戏,也可以作为结束游戏。

2)感知游戏:即在真是或虚构的情境里,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种去感受,表现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从而增加幼儿的感官意识。

3)模仿游戏:即借助身体或声音对人或物的特征、运动过程及细节进行再现、复制,需要以细致的观察作为基础。

4)想象游戏:即调动已有经验,联系新经验,进行加减、重组、转换,以创造新的情境、角色和故事情节。

5)造型游戏:即用肢体塑造人或物的静止形态,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合作,增强幼儿身体的控制能力。

6)控制游戏:在虚构的情景中,把握身体运动的大小、轻重、速度、空间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7)专注游戏:使感官与情绪状态、语言与思维聚焦于某一专门任务,以便对人、物作出灵敏的反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戏剧游戏的指导

1)把握戏剧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戏剧教学策略来调整游戏的节奏,以便观察与发现每个幼儿的表现。有些由一般性游戏改编而来的戏剧游戏更需要突出戏剧创作的特点。

2)捕捉幼儿在细节上的表现:每个幼儿都会运用自身的经验来参与戏剧游戏,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临场的观察、想象与反应等能力,发现幼儿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思考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自发性表现以及这些方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渐进转化的细节,一方面及时给予点拨,促进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及时肯定和分享个体独特的经验。

3.戏剧游戏的实施途径

1)教师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或者某一个时间段单独开展戏剧游戏。

2)教师可以将戏剧游戏作为戏剧教学活动的热身、放松环节。戏剧游戏用在戏剧教学活动开始时,可以帮助幼儿很快进入戏剧的氛围。

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领域的活动中尝试渗透戏剧游戏。

4)专门的戏剧游戏课程中实施。

四、研究对象:大班组全体幼儿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02.26——2018.03.30

1)查看各种文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与课题内容。

2)制定课程计划,以计划为前提收集整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戏剧游戏,并针对游戏内容进行活动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03.30——2018.06.29

教学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小猴子本领大》

2-26——3-2

1.能迅速地在运动和静止之间进行转换

2.能自由地富有个性又符合规定情境地进行动作表演。

《牛仔很忙》

3-5——3-9

1.增强幼儿的节奏感,体验合作音乐表演带来的乐趣。  
2.
创编动作,学习握手交换舞伴的方法。

《糖梅仙子》

3-12——3-16

1.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体验与同伴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2.
能按节奏、较清晰地
进行表演

《咔擦咔擦》

3-19——3-23

1.参与游戏,探索用各种肢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现音乐的节奏。
2.
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森林大灾难》

3-26——3-30

1.学会集中注意力。

2.培养团体默契和玩兴。

《街头巷尾》

4-2——4-4

2.培养团队默契和玩兴。

3.练习配合指令变化方向。

《猜领袖》

4-8——4-13

1.以动作模仿的方式增进观察力和专注力。

2.通过视觉方式观察周围变化已发展团体默契。

《我把球变成狗了》

4-16——4-20

1.回忆触觉感官的记忆和觉知。

2.发挥想象以哑剧动作创造互动的情节。

《零件总动员》

4.23——4.28

1.运用身体部位创造出想象的机器。

2.配会固定的前律发展个人与他人肢体动作的合作关系。

《怪兽雕塑家》

5-2——5-4

1.发掘身体的部位,并表现肢体的创意。

2.练习身体的自我控制。

3.鼓励与他人合作完成创意作品。

《毛毛虫长大了》

5-7——5-11

1.增进自我控制能力。

2.探索身体不同的部位。

《气球冒险》

5.14——5.18

1.练习小组的合作性动作。

2.发挥小组创意,发展气球冒险故事。

《小白兔和大黑熊》

5.21——5.25

1.在戏剧游戏中,感受小白兔和大黑熊不同的形象特点。

2.根据小兔的形象,创编相应的动作。

3.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发挥想象合作游戏,享受游戏的快乐。

《镜子》

5-28——6-1

1.培养对他人及自己身体的觉察力。

2.配合主题练习自己与他人在空间中相对位置的。

《偷油喝的老鼠》

6-4——6-8

1.尝试根据故事情境创编相应动作,感受老鼠偷油喝的形象特点。

2.充分发挥想象力,敢于模仿和创编,大胆表现自己。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与合作的快乐。

《熊与石头人》

6-11——6-15

1.熟悉(熊与石头人)歌曲的旋律, 感受熊与石头人不同的形象特点。

2.掌握熊与石头人的玩法, 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想拍就拍》

6-18——6-22

1.在拍照的游戏情境中,能根据音乐的不同变化,大胆地展示肢体动作。
2.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走台,体验合作的快乐。

《熊和小孩》

6-25——6-29

1.能根据内容和即兴乐曲的特点,较合拍地自由做动作。
2.
学会控制性游戏:并在熊出没时,保持原有造型不动。

3.通过游戏有效的让幼儿体验控制性游戏的乐趣。

(注:遇节日延迟一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06.18——2018.06.29

1)编写研究报告,形成实践成果。

2)整理课程进行过程中的资料,形成课题资料档案集。包括:游戏资料、教案整理、幼儿个案分析、教学案例分析、照片、图片、教学论文等等。

六、大班组课题成员:

许晓玲、余萍、戴丽华、汤欣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