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资料(6月 陈霞萍)
发布时间:2017-06-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霞萍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幼儿园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推荐人

  章志睿

学习时间

2017.6.9

文献题目

戏剧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文献来源

《幼教博览》

戏剧教育是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的目的。简而言之,即把教育融人戏剧,通过戏剧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中国的戏剧教育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戏剧教育对孩子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虽然戏剧教育对于内地的家长和孩子们还是个新概念,但是,在很多幼儿园及小学的课堂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老师们用木偶或布袋娃娃给小朋友讲故事,或是用它们来帮孩子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有些小朋友总是不记得喝水,但是,老师就用小熊维尼布袋娃娃告诉小朋友:“小熊维尼说了,不喝水的小朋友以后就不要和它一起玩游戏了,因为小熊维尼不喜欢亲嘴巴干干的小朋友。”小朋友们为了能和维尼继续玩游戏,就乖乖地把水喝了。还有的时候小朋友玩完了不记得收玩具,老师就告诉他们,玩具宝宝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天黑了,玩具宝宝们会害怕。小朋友们一听,就把所有的玩具都收拾好放回原来的位置上了。有的小朋友在看书的时候不小心把书撕坏了,老师一边用透明胶把撕坏的书粘起来,一边跟小朋友说,书被撕开时会疼的,所以看书时要小心,要爱惜书本等等。老师将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并赋予它们情感,这类案例举不胜举。

那么,戏剧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1.自信心。在课堂表演和面对观众表演时都需要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将这种自信迁移到以后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中。

2.想象力。对于戏剧而言,做出创意性的选择,用新的方式来思考以及对熟悉的事物以新的方式做出解释都是非常关键的。

3.同理心。不同角色属于不同背景、不同年代和文化环境,角色扮演能让幼儿学会更好地体验他人的感受和看法,更具有同情心。

4.合作能力。戏剧能将参与者的创意思维和能力结合为一个整体。这种合作过程包括讨论、协商、彩排和表演。

5.集中注意力。练习和表演能让学习者的思想、身体和语言高度集中,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帮助。

6.口头交流技巧。戏剧能提高口语表达以及思维能力,能提高声音发射、词汇的使用、语言的流畅以及说服能力。在进行戏剧游戏或作为观众时能加强聆听和观察能力。

7.解决问题。学生能学会如何与观众进行交流,即兴表演有助于机智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

8.情感释放。假扮玩耍和戏剧游戏能让学生表达一系列的情感。紧张的情绪通过安全和有控制的环境得以释放,能减少反社会行为。

9.身体健康。戏剧中的各种动作能提高身体的灵活度、协调性、平衡性和控制能力。

10.记忆力。进行台词、动作和次序的彩排和表演能加强记忆力。

11.社会认知。戏剧中的英雄事迹、传说、诗歌、故事和剧本能让学生学习和感受世界的社会问题和文化冲突以及过去和现在。

戏剧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因年级而异。小学戏剧课主要训练学生用清晰洪亮的声音讲话,控制肢体做出各种动作,同时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象。这些“做戏剧”的练习将为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自如的肢体运用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进入初中后,学生开始接触讲故事、即兴表演和剧本表演,演出的剧本可能是童话或经过改编的经典作品。初中阶段的戏剧课鼓励青少年建立独立、有创意、批判的思考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勇于尝试的精神。高中的戏剧课会带领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剧本创作、戏剧导演和戏剧制作,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领导力,为大学生活的成功打下基础。戏剧训练受教者认真地听、自信地说,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这些素质都是重要的加分项。

戏剧教育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在孩子们的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各个心理发展层面都能发挥它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教育价值。从戏剧作为教学的媒介来看,戏剧在课堂上的运用既能满足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又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受教者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戏剧作为一种艺术的角度看,戏剧赋予儿童教育艺术的特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