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3月 李倩尔)
发布时间:2018-06-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课题名称 《幼儿园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指导策略研究》
主讲人    李倩尔 学习时间 2017.3.14
文献题目 幼儿戏剧游戏类型及游戏例举 文献来源 网络
幼儿戏剧游戏类型及游戏例举
一、放松游戏:身体与情绪进入松弛、平稳的状态,使心理状态进入或走出虚构的戏剧情景。放松游戏可作为戏剧活动的暖身活动,也可作为结束活动。
个子拉拉长(小班)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师幼一起自由地站立。教师轻轻地说:“太阳出来了,身体晒得暖洋洋的。感觉身体向上长,拉长了……”师幼一起想象自己正在被拉升,双臂向上伸展,直到最高点,然后身体慢慢放松恢复自然状态。
我是一片羽毛(大班)
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尝试放松身体,想象一片羽毛飘浮的各种造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现在,你就是一片羽毛,在天空中飘啊飘,飘啊飘,首先是你的胳膊往上飘起来,然后是你的脚和头也飘起来了,最后你的整个身体都跟着飘起来了……”接着,幼儿尝试进行“羽毛”的合作造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几片羽毛飘啊飘,飘啊飘,突然聚到了一起,他们手拉着手去旅行了!几片羽毛轻轻地抱在一起,几片羽毛排成一队……”
二、感知游戏:在真实或虚构的情景里,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表现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合拢张开(小班)
幼儿围坐在一起,教师播放音乐(节奏可以由慢逐渐变快),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做动作:
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小手拍一拍(五指并拢握拳、五指张开,反复两遍,拍手两下)。
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小手拍一拍(动作同上)。
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小脸上(小手从脚背开始顺着腿、身体向上,一直“爬”到脸上)。
这是眼睛,这是嘴巴,这是小鼻子,啊欠――(双手手指指眼睛、嘴巴、鼻子后,做个打喷嚏的姿势,并发出象声词“啊欠”)。
背上的图形(大班)
这一游戏旨在让幼儿在没有语言提示的情况下相互触摸,传递信息,让对方感知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第一次游戏:背上的图形。教师:“请一个小朋友先看图片,在下一个小朋友的背上画下来。这个小朋友不能用嘴巴说出图片名称,只能把自己的感觉再画在下一个小朋友的背上,这样一个一个传递下去,最后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第二次游戏:脑袋上的图形。教师:“刚才玩的时候,我发现小朋友穿的衣服有点多,所以有些人画的时候感觉不是很明显,现在我们把图形画在身体的什么地方会更有感觉呢?”(脸上。)第三次游戏:手上的图形。教师:“这次我们来试试在手心上画一画,看看感觉如何?”
三、模仿游戏:对人或物的特性、运动过程及其细节用身体或声音再现、复制,需要以细致的观察作为基础。
蜗牛搬家(中班)
第一步:幼儿用身体做“蜗牛”造型。教师:“蜗牛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变蜗牛,变变变,我是小蜗牛!”(幼儿造型)第二步:玩“蜗牛搬家”。幼儿找一个位置当作自己的家,互相之间留有一定的空位。教师念儿歌:“小蜗牛慢慢爬。爬呀爬呀爬,爬到了山坡上,咕噜咕噜滚下来。滚下来,继续爬,碰到大青蛙,赶紧躲回家。”幼儿用肢体表现相应儿歌内容。
老鼠娶亲(大班)
这个游戏由中国传统剪纸故事《老鼠娶亲》改编而来。第一步:欣赏故事《老鼠娶亲》。幼儿对故事中热闹的娶亲场面和人物造型非常感兴趣,比如,抬花轿、吹喇叭、吹唢呐、打鼓、抬礼品、放鞭炮等动作造型。第二步: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人物的动作特点,再请幼儿模仿这些单个的动作。第三步: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分角色模仿表演“老鼠娶亲”情景。
四、想象游戏:调动已有经验,联系新经验,重组已有经验,以创造出新的情景、角色与故事情节。
月亮出来了(中班)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师幼自由地围坐在一起。教师:“月亮出来了,周围安静极了。忙碌了一天的孩子要睡觉了,工作了一天的大人也要休息了,小鸟安静地停在树梢上,调皮的小老鼠轻轻地走出来了……”先请幼儿讨论“调皮的小老鼠在夜里会做什么”。接着,随着教师的语言描述,幼儿自由想象并以肢体动作来表达调皮的小老鼠夜里活动的情景。
五只猴子荡秋千(大班)
这是由手指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改编的。
第一步:全体幼儿伴随儿歌做手指游戏。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五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一只手伸开不动,另一只手四指合拢做鳄鱼嘴巴状去咬另一只手)。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四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三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二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二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两手一指左右摇摆)。
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动作同上)。
第二步:幼儿两两合作进行表演。两人面对面站立,一人扮演猴子,另一人扮演鳄鱼,一起念儿歌并做手指游戏。当念到“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时,“鳄鱼”就用手指快速地捉住“猴子”的手指。
第三步:“猴子”被抓住后,就要想办法说服“鳄鱼”不吃自己。这个环节是发挥幼儿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扮演猴子的幼儿要能机智灵活地结合生活经验和听说过的故事想象有关情节,想办法说服鳄鱼不吃掉自己。比如“猴子”说:“鳄鱼鳄鱼,天冷了,我这只‘猴子’要去给奶奶送帽子,你不能吃掉我,要不然奶奶就会生病了。你是条好心的鳄鱼,你一定会同意的!”“鳄鱼”觉得这是懂得关心人的猴子,就同意不吃了。
五、造型游戏:用肢体塑造人或物的静止形态,可以单人做,也可以多人合作。造型游戏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热闹的马路(大班)
幼儿分组,每组6~8名,先讨论“热闹的马路上有什么,马路边有什么”。讨论后,每组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的情景,运用肢体合作造型,表现“热闹的马路”。
千姿百态的树(大班)
这一游戏重在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塑造不同的树,可以一人或多人合作塑造。在游戏前,幼儿对各种树的形态有丰富的认识,如知道不同的树有着不同的形态,有粗粗的梧桐树、笔直的松树、摇摆的垂柳等。游戏时,先请幼儿回忆关于各种树的经验。教师:“你们见过哪些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动作表现一种你见过的树。1、2、3,变,变,变,我们的身体变成树!”(幼儿造型)然后,在背景音乐中,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塑造各种不同的树。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有的树树干很粗,有的树有很多树枝,那我们怎么来表现呢?你们还见过什么奇怪的树?怎么来表现呢?”
六、控制游戏:在虚构的情景中,把握身体运动的大小、轻重、速度、空间(高低、上下、内外等),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谁轻谁重(小班)
幼儿四散站着,教师请幼儿跟身边的同伴说说什么动物走路脚步重什么动物走路脚步轻,什么物品重什么物品轻等。然后,幼儿跟随教师口令做动作。比如,大象来了(幼儿模仿大象走路以重重的跺脚动作表示重),小鸡来了(幼儿模仿小鸡踮起脚尖走路表示轻);火车开来了,轰隆轰隆(幼儿以重重的跺脚动作和粗粗的声音表示重),小玩具车开来了,嘀嘀嘀(幼儿用轻轻的动作和小小的声音表示轻);搬个重重的西瓜(幼儿两手环抱表示搬,并伴随“哎哟哎哟”的声音),拿个小小的草莓(幼儿动作轻轻地)……
铁皮人加油(中班)
这个游戏与传统的“木头人”游戏有相同的地方,都强调幼儿对身体的控制,但这个游戏增添了“油桶”这一角色,游戏的情景性和趣味性更强。该游戏重在引导幼儿在相互配合中学会控制肢体各部位的动与静。游戏可先由“铁皮人”游戏导入。教师:“铁皮人走路是什么样子的?铁皮人生锈时可以摆出哪些造型?”然后师幼一起玩“铁皮人加油”的游戏。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铁皮人加油’,两个人一组商量好谁扮演‘铁皮人’,谁扮演‘油桶’。你们随着音乐节奏一起模仿‘铁皮人’走路,听到‘生锈了’(音乐停止),‘铁皮人’保持造型不动,‘油桶’去给‘铁皮人’加油,油点到哪个身体部位,‘铁皮人’就活动哪个部位。”第二、三次游戏时教师可以调整音乐节奏,幼儿随音乐调整身体动作。
七、专注游戏:使感官与情绪状态、语言与思维聚焦于某一专门任务,以便对人、物作出灵敏的反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赤脚行走(小班)
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幼儿赤脚坐在地板上,教师:“今天,我们的小脚要出来呼吸了,做做操”,“小脚小脚弯弯、小脚小脚捏捏、小脚小脚揉揉、小脚小脚搓搓……”幼儿随着音乐调控自己的小脚做相应的动作。接着教师说:“我们的小脚要去散步了,你们可以在地板、地毯、鹅卵石、草地、沙土里自由地走来走去。”幼儿赤着脚自由行走或踏在地板、地毯、鹅卵石、草地、沙土地等不同质地的地面,集中注意力,以脚底的触觉感知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不同感觉,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小班幼儿会从开始的紧张或不自在,到后来逐渐放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觉。这个游戏一般在夏天进行。
顺风耳(中班)
师幼一起以自由舒服的姿势躺在地板上,教师:“我们每人都有一对‘顺风耳’,能听见周围很细小的声音,也能听到远方传来的声音。你们要保持安静啊。”接着,请幼儿专注倾听,如刮风的声音、风中小树叶沙沙的声音、户外汽车声、园内有人活动的声音、自己的心跳声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