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幼儿园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指导策略研究》 | ||
主讲人 | 姚毅 | 学习时间 | 2018.10.16 |
文献题目 | 论幼儿园戏剧教育的教学策略 | 文献来源 | 网络 |
幼儿具有戏剧天性。幼儿在戏剧的世界里能随兴所至,且不受外界的约束。幼儿园戏剧教育为幼儿的戏剧表演提供了舞台,但它不是才艺教育,不是为了训练演员。而是要激发幼儿创作的潜能,让幼儿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重新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体验艺术创作的喜乐,进而更加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另外,通过戏剧活动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既然戏剧教育有着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这些价值呢? 一、全班角色扮演和分组角色扮演 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进行角色体验时,可以采用全班角色扮演和分组角色扮演两种形式。 (一)全班角色扮演 全班角色扮演是指全班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这种策略可以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幼儿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和表达:这种策略还较容易使幼儿产生参与感,不觉得自己只是旁观者。 在全班角色扮演这个环节,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空间的分配。如果空间分配不好,活动室内难免会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而且孩子们可能会互相干扰,使活动难以进行下去。因此,教师要划分好区域,可以用指示语提示幼儿活动的范围,也可以事先用指示线标示出幼儿的活动范围。 (二)分组角色扮演 分组角色扮演也是戏剧教育中常用的策略,它有自由分组和固定组两种形式。 1.自由分组角色扮演 自由分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好朋友结组。二是根据角色结组,三是随机分组。好朋友结组是指教师在运用分组角色扮演策略时,使用“找自己的好朋友”的指令,让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结成小组,一起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再把讨论的内容表演出来。例如,在“小花鸭的故事”活动中,教师是这样组织幼儿进行戏剧表演的:“小朋友们,这是我们之前编的故事,你们喜欢哪一段呢?找自己的好朋友把这一段演出来好不好?”在运用好朋友结组时,教师应该在表演之前引导好朋友之间充分沟通。好朋友结组的结组对象过于单一,孩子们的相互交往可能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不宜频繁使用这种分组方法。根据角色结组是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与选择同一角色的幼儿结成一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角色圈”。在这个“角色圈”中的幼儿共同扮演一个形象,这有助于消除某些幼儿的紧张心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例如,在小班“三只小猪”活动中,教师就采用了“角色圈”的方式把全班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扮演猪大哥,第二组扮演猪二哥,第三组扮演猪小弟。还有一种分组方式是教师随机把孩子们分成几组进行表演,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在大班运用。 2 固定组角色扮演 为了管理的需要,每个班级都会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有时教师也会运用这样的小组开展活动,固定组中的孩子一般座位离得较近,方便讨论,也便于教师管理。教师采用固定组时同样需要划定活动区域并告知幼儿,以方便幼儿活动。 无论采用什么分组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幼儿充分交流,自由创作和表达,便于教师很好地指导每个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经验准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选用合适的组织形式。 二、教师入戏和教师出戏 “教师入戏”源于英国戏剧教育家多萝西·海滋考特所创的“领导者参与角色中”的技巧。教师入戏是指教师扮演戏剧中的一个角色,教师出戏是指教师从戏剧中的角色身份回归到教师身份。 (一)教师入戏和出戏的具体做法 在戏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方式,自然地参与角色扮演。最后再以适宜的方式回归到教师身份,来调整或结束教学。教师在扮演角色时要让幼儿明白自己所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不能使他们处在混淆不清的状态。所以,教师入戏和出戏时要自然而明显。另外,教师要让幼儿明白自己是戏剧中的人物还是教师。这一点也很关键。 教师进入角色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介绍,教师直接说明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或者请幼儿扮演什么角色。 二是通过某种标志物辅以叙述和描述,这个标志物或是一顶帽子,或是一件披风,或是一根魔法棒,或是一只小动物,等等。这就是一种通过标志物并辅以叙述和描述进入角色扮演的方式。 三是指定说明,以某一情况代表某一角色。比如,当我坐在椅子上的时候,我就是国王,要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当我离开椅子时,我就是老师,等等。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运用直接介绍或辅以标志物的入戏方式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教师入戏的教学效果 教师入戏常常是最容易引导幼儿进入戏剧创作状态的方法。幼儿消除了对教师的紧张感或服从心理后,更愿意参与角色扮演。教师入戏的状态会对幼儿的表现和创作产生影响。我们不是要求教师像演员一样表演,而是要求教师学会引导幼儿、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例如,在“三只小猪”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问幼儿:“谁来扮演大灰狼呢?”没有幼儿愿意表演大灰狼。这时,教师就可以惟妙惟肖地扮演大灰狼来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三)教师入戏和出戏的注意事项 教师停止角色扮演的时机应视活动进行的需要而定,一般是在活动结束,维持秩序或转换身份的时候。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入戏和出戏是不断转化的。因为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幼儿对一个角色的扮演可能持续时间不长,也可能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秩序混乱或经验不足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适时出戏,及时调整,以保证戏剧活动的有序进行。可见,不一定是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才出戏。 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了教学策略的支撑,教师才能更清楚自己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轻松、更有效。 |
课题组理论学习资料(10月 姚毅)
发布时间:2018-11-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