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 |
杨淳宇等6人 |
观察地点 |
戏剧坊 |
观察时间 |
2018.3.24 |
行 为 描 述 |
有一天,杨淳宇在扮演扫灰尘的松鼠时,遇到了难题,他说他的尾巴扫不动灰尘,于是,老师鼓励孩子们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尝试,没有成功。顾周悦想到了变换“灰尘”材料,让它变得轻一点,比如用纸屑、羽毛。于是我们一起搜集了较轻的灰尘材料,有各类纸、毛线、羽毛等,为了让它们变得更轻一点,大家又通过撕、剪等方式,将它们变为纸屑、毛线头。 几天之后,问题又来了,喜欢搞恶作剧的王玄烨将衣服、鞋子、袜子扔得到处都是,妨碍了游戏的正常进行,他却玩得不亦乐乎。大家都纷纷指责他,教师和他一起观看了别人愉快的游戏,引导他思考联想自己开心玩耍时因别人“捣乱”而使游戏无法进行的经历,并借机鼓励他向老巫婆角色发起挑战,让大家刮目相看,他同意了,并且演得相当出色。
|
||||
行 为 分 析 |
以上表演游戏,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空间和基本材料外,很少干预幼儿的游戏。如情节、台词的设计、角色选择以及女鞋问题是否保留等游戏过程,都是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的。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因思维受到限制、缺少创新而使游戏无法继续深入时,教师参与的策略核心都是引导孩子自己试着去解决。
|
||||
指 导 策 略 |
1.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2.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 3.关注幼儿的“捣乱”行为,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 |
记录人:许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