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象 | 吴红 | 观察地点 | 教室 | 观察时间 | 2018.10.24 |
行 为 描 述 |
《小白兔捉迷藏》开始了,老师扮演了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戴上了胸饰,老师开始让大家听一段音乐,音乐刚出来,孩子们有的说:小白兔跳出来玩,有的说:它去拔萝卜去,还有的说:它去超市买好吃的。老师看到孩子们情绪十分高涨,又提了问题:那你们听听后面的音乐,小兔又在干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十分安静,侧着耳朵听着,有的先说了:“小兔休息一下。”还有的说:“小兔在吃东西了。”只有萱萱说:“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来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最后老师做了一个表扬他的动作,大家应和着他的意见……可是等狼来捉小兔时,大家都变成花、草、树、石头等,等狼过来问:你是谁呀?没有一个说是小兔,萱萱说:“狼是食肉动物,它不喜欢吃草的。”看来孩子们还能区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呢! | ||||
行 为 分 析 |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生成了有关食物链的问题,也热衷于讨论食草和食肉动物的话题,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虽然,孩子的生成活动不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但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 | ||||
指 导 策 略 |
在后期我会在事先的准备上,创设更贴近孩子生活经验的情境,容易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教师还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重视个别幼儿在集体中的表现。 |
记录人: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