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德——听《戏剧教育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启示》讲座有感
撰写人:李倩尔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良好的教育媒介,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假想的情境,幼儿在其中经历、体会与感悟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事情,从而达到认知、情感和思想等等方面的成长。
林媛媛老师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案例,并结合她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戏剧教育课”。
林老师首先从老师们耳熟能详的戏剧活动《三只小猪》讲起,让我们重新 认识到“戏剧教育”并不仅仅是我们平常教学中的“表演游戏”,而是吸引着人 的情感、态度、行为、道德、价值观统统卷入其中,使人在其中获得属于自己的 认知与超越。接下来,林老师从戏剧教育的基本内涵、实践形态以及对幼儿园教 育教学实践的启示三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开了讲座。 在林媛媛老师的讲解中,我更好地理解到老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去想 去做,老师要在孩子创造的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是规划和提升、整合,从而做到真 正地做到尊重孩子, 也使自己的工作低耗高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林老师与我们 分享的一个内容:创意戏剧课程的目标,目标中要求:不是教幼儿如何演戏,而 是要让幼儿在一个拟真的剧场工作情境中,体验舞台上、剧场内外的工作,充分 发挥想象力、模仿力和创造力,利用肢体、表情、口语等进行创作和表演。使幼 儿在不断解决问题和人互动过程中,达成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目标。同时也积累知 识、丰富情感、学习合作及其生活,成为自信、开朗、善于沟通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具有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不管是戏剧还是平日的教学(表演游戏、角色 游戏、音乐表演等)都应该让幼儿自主的探索,肯定孩子的创意,而创意就是意 料之外、情理之中,可能在老师的眼里,孩子的作品及表演是很离谱甚至是不着 边的, 但当你问孩子为何这样做时孩子给你的答案往往是出乎你的意料,但事后 想想孩子说的,做的也不一定完全是错的。通过此次讲座,我深切地体会到戏剧教育并不是纯粹的为了表演的教育,老师在活动中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裁判或者魔法师,将幼儿引入一种 振奋人心的平行世界,让幼儿创造并维持对于一个非同寻常的而又现实的想象。
在活动中我们不必刻意要求孩子的思维是否周密、情节是否流畅、表演是否成熟,而是要透过活动来启发幼儿的理性、感性、合群性、想象力和创造力,触动幼儿道德观、文化观和社会观的养成,使幼儿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正如林老师在讲座结束时说的:“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
正如前面林老师所说的,在模仿与创造技能中,打散重组既不是彻底的模仿也不是完全的创造。其实,几乎人类全部的创新都是在部分继承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实现的。
如果您是崇尚创造性学习的人,您就不会害怕模仿会扼杀您的创造力。就会知道可以如何让孩子从学习别人入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