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览《给真正的儿童剧以生存空间》一文有感
撰写人:屠雪琪
专家简介:伊维察·西米奇(克罗地亚)
演员,导演1989年,他创办了Mala Scena剧团,并担任了剧团的艺术总监。在Mala Scena剧团里,他面向所有年龄段的观众进行导演和演出。他的第一场专业的导演是在1989年导演的汤姆·斯托帕德著的《真实物》。到目前为止,在Mala Scena剧团里他已经为人们导演了超过80场的电视表演和剧场表演,同时他还是克罗地亚和其他许多国家(美国,俄罗斯,阿塞拜疆,斯洛文尼亚,中国台湾,墨西哥……)的客座导演。伊维察·西米奇先生作为一名导演,执导过许多部国际合作项目剧,比如“博尔赫斯”项目,2006年马尼拉和iFdentity项目,2008年在马尼拉为国际戏剧协会执导的项目,以及近年(2012)的“补丁家庭”项目和欧亚之间剧团合作的项目等。
对于中国的家长,儿童剧的演出太少了,对儿童剧的了解有限,形式可以有很多种。目前中国的儿童剧演出都拥有绚烂的舞美灯光、超凡的音响效果,,但实质上这样的效果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目前中国的儿童剧处于极端的市场化阶段,商业化味道浓重。做的很大,卖很多的票。目的只有一个,把制作成本赚回来,赚更多的钱,失去了做儿童剧的意义。其他类型的演出被挤得没有市场空间,如果一个艺术家真正想创造一个好的儿童剧给孩子们看的话,在这种环境下是没有办法生存的。
儿童剧应该有近距离的交流
孩子的幸福也不是拿金钱来衡量的,给他们充足的物质满足就是让他们快乐幸福吗?孩子就是孩子,要考虑到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儿童剧场的表演应该像中国的茶艺表演一样,能够与孩子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如果离的很近,他们甚至可以在观看演出时看到演员脸上的泪水、感受到细微的情绪变化,能够有深层次的体验。
找回孩子们真正的“幸福”
现在物质化的社会都是在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身体上的本能需要,精神上的需要跟吃喝等完全无关,如果把人作为一个精神存在的话,他就会去寻找美。而孩子们生来就是精神上的存在,有很强烈的精神需求,然而大人把他们从精神世界拉到了现实世界,教他们怎么在社会上生存,怎么去赚钱怎样活下来,让他们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成年人经常认为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但是如果你真正的了解艺术你就应该转变观念,艺术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艺术本来就应该存在于童年。
孩子是会接受父母给予他们的一切,决定权其实在父母手上。所以家长的观念一定要有所改变的,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我们都很关心孩子物质的部分,给孩子最好的,但是灵魂的部分呢?我们也要给灵魂于给养。这就是为什么我这么直接,在不同的场合给孩子争取权利,给他们最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