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幼儿戏剧的特点与欣赏》有感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周美玲
幼儿园在把戏剧引入幼儿活动中时,如何充分发挥戏剧在幼儿成长中的价值,又避免重复排练带给幼儿苦闷及压力呢?除了观念上对于戏剧活动的定位要恰当,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把戏剧游戏与即兴扮演技巧整合起来的策略,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教育戏剧活动范式。换句话说,幼儿园戏剧活动需要教师通过轻松的戏剧游戏与即兴扮演技巧的策略调配,调动起儿童的各种能力及积极参与情绪,放弃表演者或被训练者的身份,使所有人转换成参与者及游戏者,把绘本、儿童故事以及对二者的理解变成儿童亲身感受的过程。相比之下,那些专业戏剧界的剧本编写及舞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并不是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所谓的“过程戏剧”,就是指导者根据从故事(绘本)中解构出的各种方向与片段,借助戏剧游戏与即兴扮演技巧,让参与者进行构思、扮演、设想、组织、展示、分享、观察、响应、评论等等,经历组织、呈现、响应三个学习阶段,享受戏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完全在体验戏剧情感上的各种内容及学习经历,无须面对“要表演一台完美的戏剧给观众看”的压力。理论上,过程戏剧与舞台表演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它能让任何智能、天分差异的人士可以有平等的戏剧参与机会,在没有压力及不良副作用下获得戏剧活动带来的教育效果。应用在教育领域的过程戏剧就是教育戏剧与创作性戏剧。因此,教育戏剧与创作性戏剧的策略与过程戏剧是一致的,以组织、呈现、响应三个阶段串联起来,达成教育的效果。
与一般的主题活动设计一样,我们在设计戏剧主题活动时也需要对展示区和其他各类区域进行规划,为幼儿营造戏剧的氛围,提供展示的平台,也为幼儿提供继续进行戏剧艺术探索与创作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展示区”包括主题墙和剧场表演活动记录。主题墙可呈现主题的来源、主题网络图、主题活动中不同阶段的活动照片、幼儿美术作品、图片资料、创作中的讨论记录等。剧场表演活动记录需要呈现师幼创作的剧本、幼儿表演前的角色分工和自主选择角色的记录以及排练、预演和正式演出、剧场和海报的照片。区域设置的重点在语言区、美工区和表演区。在设计时,除了安排各区域的活动内容,还应提出需要投放的材料。如,语言区一般需投放与主题相关的音像资料、读本和图片;美工区一般需投放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以便幼儿创作剧本、制作道具、设计制作角色服饰、制作场景等;表演区一般需提供幼儿表演用的剧本、道具、服饰以及其他表演材料。
戏剧游戏能够对各种特质的幼儿产生深化的教育功能,依赖的就是渐进策略。所谓渐进,就是一个戏剧游戏不断向前发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策略。这样可以使适应力低及怕生的幼儿慢慢投入到集体活动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控制住过于想第一时间表现自己的幼儿,又可以吸引注意力低、不够专注的幼儿,还可以挑战过于依赖规律、不喜欢改变的幼儿,激发他们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