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游戏活动内容计划
(2017.10--2018.1)
(10.9--10.13)
游戏内容:蜗牛搬家
游戏目标:
引导幼儿通过对蜗牛的特性运动过程及其细节用身体或声音再现、复制。
游戏玩法:
1.幼儿用身体做“蜗牛”造型。教师:“蜗牛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变蜗牛,变变变,我是小蜗牛!”(幼儿造型)
2.玩“蜗牛搬家"。幼儿找一个位置当作自己的家,互相之间留有一定的空位。教师念儿歌:“小蜗牛慢慢爬。爬呀爬呀爬,爬到了山坡上,咕噜咕噜滚下来。滚下来,继续爬,碰到大青蛙,赶紧躲回家。”幼儿用肢体表现相应儿歌内容。
(10.16--10.20)
游戏内容:月亮出来了
游戏目标: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联系新经验,重组已有经验,以创造出新的情景、角色与故事情节。
游戏玩法:
1.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师幼自由地围坐在一起。
2.教师:“月亮出来了,周围安静极了。忙碌了一天的孩子要睡觉了,工作了一天的大人也要休息了,小鸟安静地停在树梢上,调皮的小老鼠轻轻地走出来了……”先请幼儿讨论“调皮的小老鼠在夜里会做什么”。
3.随着教师的语言描述,幼儿自由想象并以肢体动作来表达调皮的小老鼠夜里活动的情景。
(10.23--10.27)
游戏内容:铁皮人加油
游戏目标:
引导幼儿在相互配合中学会控制肢体各部位的动与静。
游戏玩法:
1.游戏可先由“铁皮人”游戏导入。教师:“铁皮人走路是什么样子的?铁皮人生锈时可以摆出哪些造型?”
2.师幼一起玩“铁皮人加油”的游戏。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铁皮人加油’,两个人一组商量好谁扮演‘铁皮人’,谁扮演‘油桶’。你们随着音乐节奏一起模仿‘铁皮人’走路,听到‘生锈了’(音乐停止),‘铁皮人’保持造型不动,‘油桶’去给‘铁皮人’加油,油点到哪个身体部位,‘铁皮人’就活动哪个部位。”
3.第二、三次游戏时教师可以调整音乐节奏,幼儿随音乐调整身体动作。
(10.30--11.3)
游戏内容:姓名传球
游戏目标:
1、 增进参与者认识彼此的机会。
2、 提升专注力。
3、 培养团队默契及反应能力。
游戏准备:
铃鼓、小皮球
游戏过程:
1、 每个人轮流说出自己的名字。
2、 其中一人传球,并在喊出对方的名字后,传球给对方。
例如:喊出小花后,看看小花并将球抛给小花。
3、接到球的人,必须马上喊出另一个人的名字,之后再传球给对方,但求不可回传给相同的人。
(11.6--11.10)
游戏内容:姓名卡位
游戏目标:
1、增进参与者认识彼此的机会。
2、提升专注力。
游戏准备:
铃鼓
游戏过程:
1、每个人轮流说出自己的姓名。
2、有请一位志愿者站在圆圈中央做示范、,请他随意喊出一位同学的名字后,再从圆圈中间走线该同学的为止并取代他。
“被你喊道名字的人,必须让出你的位置给中间的人,你让出来后要到中间来站着,准备喊出另外一个同学的名字。”
3、被喊到姓名的人必须出列站在圆圈中,等到他喊出另外一个人的姓名时,就可以离开圆圈中间。
4、被喊道名字的人就出列站在圆圈中,重复进行上述活动,直到全班的名字都被喊到为止。
(11.13--11.17)
游戏内容:心有千千结
游戏目标:
1、培养问题的解决能力。
2、建立团队合作默契。
游戏准备:
铃鼓、音乐
游戏过程:
1、 分组(8-10人一组)手牵手围成圈,每人面朝圆心。
2、 请其中一组示范给大家看。老师先进入圈内一起牵手,带领小组穿梭于手牵手的间隔,直至小组纠结在一起,老师在放开双手,将两位学生的手重新联结起来,形成死结。
3、 请学生慢慢调整位置将结解开,并恢复手牵手面对圆心的圆圈状态;同时,在解结的过程中,彼此的手不能放开,直至解开为止。
4、 分享解结技巧与方法。
“刚刚在解开结的时候,又一组特别快,请你们分享一下是如何解结的好吗?
(11.20--11.24)
游戏内容:平衡舞台
游戏目标:
1.练习调整舞台空间的均衡性。
2.以肢体动作来表现空间中的均衡位置。
2.以肢体动作来表现空间中的均衡位置。
游戏准备:铃鼓、有色胶带或地垫(规划区域用)。
游戏流程:
1.运用胶带或地垫,在空间中规划出一块能够容纳8至10人活动的舞台区。
2.说明此空间即是舞台,先请一位志愿者上台,在舞台区中选一个定点做出定格动作,接着请第二位志愿者上台,依据第一位的位置和动作,做出使画面均衡的动作。
3.重复步骤2,持续邀请5至6位志愿者逐一进人舞台空间,使整体舞台画面都能保持平衡状态,如对称、均衡等。
4.邀请台下志愿者,上台调整舞台上任何人的位置或姿势,改善整体画面的均衡性。
“观察一下,这画面哪里让你觉得怪怪的,好像大家偏向某一边。如果是这样,你要怎么调整呢?”
5.讨论分享平衡舞台的原则,如前后、左右、高低相对位置的对称性。
2.说明此空间即是舞台,先请一位志愿者上台,在舞台区中选一个定点做出定格动作,接着请第二位志愿者上台,依据第一位的位置和动作,做出使画面均衡的动作。
3.重复步骤2,持续邀请5至6位志愿者逐一进人舞台空间,使整体舞台画面都能保持平衡状态,如对称、均衡等。
4.邀请台下志愿者,上台调整舞台上任何人的位置或姿势,改善整体画面的均衡性。
“观察一下,这画面哪里让你觉得怪怪的,好像大家偏向某一边。如果是这样,你要怎么调整呢?”
5.讨论分享平衡舞台的原则,如前后、左右、高低相对位置的对称性。
(11.27--12.01)
游戏内容:开汽车
游戏目标:
1.探索两人在空间中移动的相对关系。
2.提升个体在空间中移动的敏锐度与观察力。
游戏准备: 铃鼓。
游戏流程:
1.邀请一位志愿者示范扮演车子,老师扮演操控车子的司机。
2.说明车子须闭上眼睛,由司机触摸车子后背与否,来控制车子移动,如触摸后背表示往前移动,停止触摸表示刹车,摸右边肩膀须右转,摸左边肩膀则须左转等。
3.老师示范后,再邀请另两位志愿者上台练习,确定规则皆已熟悉。
4.全班分成两两一组,分别决定扮演车子与司机,在空间中进行练习。
“先感觉一下,你后面是不是有人在摸你。”
“司机请触摸后背,放开一一触摸一一放开,很棒哦!大家都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移动的时间了。”
“现在请司机试着让车子转弯,在转弯的时候,要摸肩膀哦!”
5.讨论分享车祸造成的原因与解决之道。
(12.04--12.08)
游戏内容:全身上下动一动
游戏目标:
1.通过肢体动作创造特定任务和故事情节。
2.小组合作一起创造冰呈现故事。
游戏准备:铃鼓
游戏流程:
1.示范如何运用四个角色,发展出一个其开始、中间、结束的故事情节。
2.邀请四位人物(A—D),示范以哑剧动作呈现故事,作为接下来分组活动的任务。
3.任务说明:4—5人一组,各组成员需在一组内,先分享已经自创的角色名称及动作。
3.任务说明:4—5人一组,各组成员需在一组内,先分享已经自创的角色名称及动作。
4.小组讨论并发展个角色的关系和故事情节,最后串联成一个包含开始、中间、结束的新故事。
“想一想,这些人物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他们如果凑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故事记得要有开始、中间、和结束哦!”
5.分组练习讲新故事,并即兴表演出来,提醒注意每个人物的相关位置、动作,活可加入简短的对话。
6.分组轮流呈现,并发表观看后的想法。
“你看到什么?人物间彼此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四个人物会相遇?他们四个是如何相遇的?”
延伸:
1.最后的呈现也可氛围开始、中间、结束,变成三张照片。
2.亦可挑选出一个最受欢迎的故事,发展更复杂的故事情节。
3.还可呈现摄影记录,播放欣赏后,进一步讨论“舞台画面”的相关概念。
(12.11--12.15)
游戏内容: 我们要去抓狗熊
游戏目标:
1.练习空间的位移动作,如走、跑、爬、滚、跳等。
2.运用哑剧动作,呈现完整故事。
游戏准备:铃鼓、布料、桌上。
游戏流程:
1.说明等下将要去探险,会经过个种区域去“抓狗熊”。故事大概如下:
“村中的事物被狗熊吃掉了,村民决定去抓狗熊”
“从家中打开房门、走下楼梯、跳出窗户、穿过院子,经过野草、山坡、河水、树林、山洞等地。”
“大伙遇到狗熊下的倒退回去,快速从山洞、树林、河水、山坡、野草等地返家,最后终于安全回到家,爬上楼梯、关上门,多会被窝里。”
2.说明“抓狗熊”前需锻炼体力及联系各种动作。邀请大家在原地练习“跑过野地”“滚下山坡”“跳过小河”“绕过树林”“爬过山洞”等个别动作。
3.规划空间,在教师两端设定界限。
4.将全班分成两大组(10至12人一组),其中一组先担任村民。另一组则在旁当观众。
5.村民组依据故事情节的引导,来回在A与B线之间,依据故事情节的引导,来回在A与B线之间,依故事顺序进行不同的哑剧动作,动作可参考如下:
第一次从A线到B线,进行“离开家”的哑剧动作;
接着,从B线到A线,进行“跑过野地”;
之后,从A到B线,进行“滚下山坡”“;
再来,从B线到A线,进行跳过河水”;
最后,从A线到B线,进行“绕过树林”;
返回时从B线到A线,进行“爬过山洞”。
6.最后,当听到“狗熊”的声音后,需快速的退回家中躲避狗熊,直到回家关上门,躲回被窝为止。
如:听到狗熊声音后,需“爬过山洞”→“绕过树林”→“跳过小河”→“滚下山坡”→“跑过野地”→“穿过院子、进大门、爬上楼梯、开/关门、躲进被窝”。
7.邀请观众组也进行步骤5与6.
8.讨论分享抓狗熊的经历与感觉。
“抓狗熊辛苦吗?到了山洞有什么感觉?”
“过河的时候超级危险,还有什么方法帮助大家顺利过河吗?”
(12.18--12.22)
游戏内容:外层空间之旅
游戏目标:
1.以不同的移动方式穿越空间中的障碍。
2.探索空间中较复杂的位移动作。
游戏准备:铃鼓、彩色胶带。
游戏流程:
1.7至8人一组,戴玲小组运用肢体,合作构建出外星球的不同空间,如火山群区、岩浆区、海洋气流等。
2.规划路线(从起点到终点),将小组建构的各类“空间”放置在路线上,冰讨论要用哪些不同移动方式穿越。
3.叙述故事情境:
“地球因全球暖化,已不能居住。”
“地球人要另寻其他星球居住。”
“经过不同星球空间,人类终于找到一个可供居住的地方”
4.中和呈现:个小组轮流扮演地球人,练习经过不同星球的历程。
例如:第一字先扮演地球人,其余自傲组在路线上建构自己的星球空间,请地球人从起点逐一进入路线,李静几个空间后,来到净土(终点)。
5.讨论分享外形旅行的经历。
延伸:
加入动态的动作。如外星怪物等,是地球人进入探险。
(12.25--12.29)
游戏内容:物品故事3
游戏目标:
1.通过物品联系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说故事。
2.运用语言沟通彼此的想法。
游戏准备:铃鼓、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物品或玩具。
游戏流程:
1.全班分成四组,每组围成圈。
2.小组在圈内轮流分享自己的物品故事,并在讨论后,从中挑选出一个令大家印象深刻的物品或玩具。
3.请小组针对选出的物品,从主任开始,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说故事,其他成员逆时针的顺序,运用“故事接龙”的方式,轮流叙说并延伸故事的片段,最后轮回物品的主人,把故事做一个结束。“说故事的时候,要用‘我来说故事’哦!”“如果你说不下去了,请下一个人接着说。”“注意,当你在说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听清楚前一个人说什么,这样故事才不会怪怪的。”
4.小组利用十分钟做讨论与练习,即兴演出刚刚接龙完成的故事。
5.轮流分享各组的物品故事,其他组则当观众。
6.引导讨论故事的清洁如何加深加广,该如何发展具高潮的故事。
(1.1--1.5)
游戏内容:境外旅游
游戏目标:
1.运用声音、语调的变化进行沟通。
2.运用眼神或简单动作等“非语言”的信息进行沟通
游戏准备:铃鼓、随手可得的物件。
游戏流程:
1.会议境外旅行的经验,讨论境外旅游购物的情形,假设小贩个游客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必须以自己国家的语言对话,因此两人都以“外星语”(听不懂的话)沟通。
2.说明外国小贩(说外星语)设法推销小纪念品,但台湾地区游客(说普通话)听不懂,请导游翻译。“小贩说的话我们听不懂,要请导游翻译。”“所以导游很厉害哦!会外星语及汉语两种语言。”
3.要请两位志愿者示范,A当外国小贩B当台湾地区游客,老师当导游,示范如何通过导游的翻译,帮助小贩和游客之间的沟通。
4.三人一组,A当外国小贩,B当台湾地区游客,C当导游,共同决定贩卖的一件商品,外国小烦恼以外星语向游客推销,导游以中文解释给游客听,游客以中文回应小贩,导游再以外星语翻译给小贩听,小贩再接续回应。
5.三人必须在5分钟内以即兴口语的方式进行买卖,最后要做一个决定,买或不买。
6.要请几组分享前述的即兴对话。
7.讨论比较有翻译官与否的不同,好玩的地方是什么。
(1.8--1.12)
游戏内容:朗诵接力
游戏目标:
1.以朗诵的方式,探索声音的变化。
2.联系彼此的默契。
游戏准备:铃鼓、文章。
游戏流程:
1.选择一片文章,一起联系朗诵文章内容。
2.全班分成四组,围成圈坐下。
3.各小组成员同时持续的小声地朗诵文章。
4.小组内任何一位成员,在读到某句子时,可以随时放大音量,朗诵该句话。但是,一次只能有一人放大音量,若不巧同时有其他人放大音量朗诵同一句时,就算默契不够,劝阻必须从头开始朗诵文章。“注意你们周围的音量,有人大声朗读你就不能大声。”“试试看,让放大音量的频率接起来,不要一直等待有人会大声。”“你不要一直大声念,换人试试看。”
5.持续进行步骤4,知道整篇文章顺利念完为止。
6.同一篇文章,鼓励轮流放大音量,让不同的人参加,增加替换“大声念句”的次数,使文章中的每句话都有不同的人大声念出。
延伸:可给予每组不同的文章或段落。
(1.15--1.19)
游戏名称:飞机导航
游戏目标:
1.增进听觉敏锐度。
2.培养团体默契与信任感。
游戏准备:铃鼓、眼罩、大小不同的物件,如书包、衣服等。
游戏流程:
1.全班分成四组,排成一个矩形,分别坐在教室的四周。
2.在矩形区域中,放置各种对象,如书包、衣服等,设定终点与起点。
3.说明每队负责一个方位(前、后、左、右),皆须负责听从领航员的指挥,运用鼓掌的方式发出信号,让飞机听从掌声前进、后退或转弯,以成功地避开所有障碍物,从起点安全地抵达终点。
“每队都要一起鼓掌,掌声越响代表越靠近终点了!”
“如果飞机要往你们小组的方向前进,小组就要拍手,其他小组不能拍手,不然会混淆飞机的前进方向。”
“如果飞机快要擅到障码物,要马上停止拍手、让飞机停下来。
4.邀请一位志愿者戴上眼罩扮演飞机,老师当领航员,示范指挥各小队拍手发出导航信号,让飞机安全抵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