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读《幼儿教师如何提升实践反思能力》
中四班 朱旻晨
如今,在幼教界最热的话题之一就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时代列车一日千里,幼儿教师若想赶上这趟时代快车,就必须让自己在专业上持续快速地成长。对此,教师们自身应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奋斗。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也正在努力营造让幼儿教师轻松实现专业成长的条件与氛围。
放眼世界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可归纳为三种主要的价值取向,即专业技术取向、实践反思取向、文化生态取向。我们认为这三种专业发展与成长的价值取向并非是对立关系,而是各有所长的互补关系。 因此,综合这三种专业发展取向,这本书力求提供有专业度的指导,但又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尽可能将专业知识还原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它们鲜活起来。与此同时鼓励老师们学与做结合,边做边反思,而不以书本为教条。
我在假期里有幸阅读到《幼儿教师如何提升实践反思能力》一书,本书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袁爱玲和另两位资深幼教老师一同编著的,现将书中精华与大家分享交流,同时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做一个乐思善究的人。
第一篇章:何为反思?
“反思”在教师教育领城里已然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但当涉及对其实质性内涵的理解时,似乎我们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要真正把握教育视界中“反思”的内涵,我们先来简单了解“反思”的含义。
从字面上理解,反思即“反过来思考”。有的人把反思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思考,认为是回顾、总结之意。在学术界,众多学者和研究者往往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去理解和解释反思,并未形成统的观点。 那么,在教师教育领城倡导的反思到底有什么样的内涵与外延呢?
反思是一种思维习惯
反思是一种态度与意愿:接近我们说的“寻根究底”的意思,是一种持续性的努力,那么必须有系统支持,即主体的意愿。
反思是一种行动:即执行能力,光想不做也没用。
第二篇章:幼儿教师的反思内容
我国学者申继亮通过研究,总结出了教师反思的内容大致划分为五个方面:
1.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是分析、评传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
2.儿童发展。分析、考虑与儿童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儿童的心理、人格的发展等。
3.教师发展。分析、考虑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 些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与自我形象,以及教师的待遇等。
4.教育改革。关注考试制度改革、课程改革、宏观教育体制改革及教育改革的实效性等。
5.人际关系。包括如何与学生、家长、同事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上述的划分是基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背景,特别提出了教师对改革的态度,即要有自身的批判性能力。
第三篇章:幼儿教师的反思方法
一、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奴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用思相或理念。叙事是为了研究,研究是为了剖析事件的性质,揭示事件背后的机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研究者不仅记录教师所叙之事,并对事件之后所包含的价值观、情感等进行分析和判断,以探寻事件背后的意蕴。
由于教育叙事没有像教育研究一样有那么高的要求,所以很适合幼儿园一线教师, 也受到了一线教师的欢迎。幼儿教师通过描绘在幼儿园、在教学中、在游戏中、在生活中等发生的事件,通过分析,揭示事件背后的意义,可以使教师不断启发自己,建构自己,不断获得新的理解与认识。
活动反思笔记
幼儿教师在上完活动课后,可以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幼儿的活动表现、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等进行自我检讨与反思,对好的地方进行反思,对不足的地方也进行反思。
活动反思笔记其实是一种对话工具,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工具。当教师撰写活动反思笔记并时反思笔记中的问题进行持续、审慎的思考时,对话就发生了。通过撰写活动反思笔记,教师可以系统地反思个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更好地现解教育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建构教师与幼儿、教师与环境、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理论的学习
要想让幼儿教师有反思意识的觉型和反思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加深对教育活动的理解,提升反思的水平和层次。在写反思时,有些幼儿教师抱怨道“不知道写什么”,也有些幼儿教师常说“我到现在还不清楚反思笔记和小结的区别,感觉两个差不多”,还有些幼儿教师说“写反思就是把当时发生的事情写下来,就像写流水账-样, 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还有一一些幼儿教师说 “我找到了问题,但接下来就不知道怎么去分析了”。实践的困感和迷茫恰恰反映了幼儿教师在理论上的欠缺,幼儿教师只有加强对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才能把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使自身的行为和理念得到理论的引导和检视,才能探寻到问题发生的根据,进而不断寻求教学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更是要把学与思、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反思与重构自身的实践性知识。
四、构建反思共同体
有关研究表明,构建反思共同体在提高教师反思水平上,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构建教师反思共同体,首先有利于创建反思的良好的氛围,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 促进教师反思学习,加强经验分享与交流;其次,有利于教师相互 协调和协作,提高反思的效率和水平,还有利于教师相互监督,将反思真正落到实践中去;再次,有利于克服教师个体反思的缺陷,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自我认识,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人的分析与思考;最后,反思共同体有利于增强 教师的反思的持续性,不断提升教师反思的效果。
在反思共同体中,教师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合作,相互信任, 交流彼此的意见和看法,对同伴的态度和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当然,这并不是说应该毫不批判地接收同伴的观点。
五、向优秀的幼儿教师学习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她们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些都为普通幼儿教师提供了鲜活的资源库。一方面,普通教师通过吸收优秀教师的成功因素,并吸纳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进而提升自身的反思水平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与优秀教师的实践工作进行比较,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经验,从而提高反思的效果。
六、从幼儿看自己
每一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情感和特点,都有着丰富的心灵世界。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观察幼儿,耐心地和幼儿交流,询问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走进幼儿的世界,实现与幼儿的有效对话。
教师要学会通过幼儿这面“镜子”,窥探与审视“镜子”中的自己,琢磨幼儿对不同教育教学活动的反应,了解幼儿对教师不同教育行为和教学策略的反应,据此不断检视和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而寻求教育实践的改善。
结束语:
反思是一个人内心的对话,反思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澄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愿大家做个乐思善究的人,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