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 |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自主开展 | 学习时间 | 2019年5月20日 |
主讲人 | 陈文 | 撰写人 | 束佳 |
学
习
感
悟
|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是一个有心人、是介入者,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适时适度地介入幼儿游戏,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引导幼儿参与规则制定,让游戏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游戏 角色是幼儿自由选择的,自由活动的游戏。但是每一种游戏都有它自身的规则,以达到游戏本身的教育意义,角色游戏也不例外。为使每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主动、自由、有序地活动,制订必要的游戏规则就尤为重要。由幼儿自己制订的规则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他们在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中,尽情地游戏。一些简单的行为规则他们也必须去遵守,才能确保游戏的正常进行。如:“小舞台”中,孩子们尽情地唱呀,跳呀,却不知影响了旁边的“医院”,孩子们立刻想到当有病人来看病时,“小舞台”要安静了,由此他们也想到了需要用一个人来管好,一些不遵守他们自己制订规则的小朋友。于是,大家轮流担当执勤人员的规则,也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个个积极得承担着这个“工作”。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也懂得了在公共场所要学会安静,不大声讲话,不影响别人等等。 同时,教师也引导幼儿活动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将解决问题看成是孩子们的一个开放的空间。实际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规则并非都是神圣不可冒犯且不可改变的;相反地,有些规则是为了某些选定的目的而存在的,当规则不再符合原先构想的目的,或者当情况改变时,规则也应该适时地改变。 首先通过游戏分享活动对个别幼儿了解与引导。如游戏观察中发现幼儿游戏主动性、自信心等心理品质差异较大。有的游戏自主性很强;有的则躲在一边不敢大胆游戏,老师就在游戏中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一起游戏,在游戏分享活动中重点鼓励与表扬他的点滴进步。其次,通过老师以提问、设疑等引导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提炼幼儿的生活经验,引起幼儿对游戏的进一步自主探索兴趣。应该说,一次次的交流与分享活动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达、独立自信、主动交往的能力,也促进了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发展。 在贯彻《纲要》进行自主性游戏指导的过程中,常思考:怎样使中班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怎样让每个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了。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是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幼儿游戏情况的窗口。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独立地玩,还是模仿他人,跟着他人玩;和同伴相处的关系如何?动手操作能力怎样?对待玩具和同伴的态度怎样、语言交往能力如何等等,这些都是观察的对象。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需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如果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