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生活中的数学(小二班 颜老师)
发布时间:2019-05-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颜静娟

一、活动背景

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当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逐渐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就自然地产生了。同时这种以科学、客观为基础的思维方法,也就自然的建立起来。

二、活动实录

午餐后,小朋友们都在安静地玩着手中的雪花片,戴漪心把雪花片放在桌上一字排开,对旁边的洪诗涵说:“我有5个雪花片。”只见洪诗涵也学着戴漪心的样子,把雪花片在桌上排开,数了数说:“我只有4个(1个掉在了地上)。”我吃了一惊,因为在前两天的数学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练习点数4以内的实物,每一次洪诗涵都不能正确拿出实物,也不能说出总数,为什么今天一下子就数对并说对了呢?于是,我想再试试,我把地上的1个雪花片捡起来给洪诗涵,洪诗涵马上说:“我也有5个了。”

三、研究与分析

事后,我对洪诗涵在两种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了分析。我发现集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很丰富,一般要进行三四种不同物体的数数练习,每种操

作活动的时间很短,而围绕数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情景不一定是每个孩子感兴趣

的,这样一来,一些注意力不集中、反映慢一些的孩子就跟不上节奏,完不成学

习任务。

而生活中的学习活动是与每个孩子息息相关的,玩具每个孩子都喜欢,玩具的大小、多少,孩子们都很关心和在意,而且在游戏的时候气氛很宽松自然,所以洪诗涵能很快地说出雪花片的数量。从此以后,我不再给孩子分雪花片,而是让孩子们按规定数量自己取。这样,一个枯燥的数数活动就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轻松自然地进行了,孩子点数实物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四、对应策略

由生活活动引申到游戏活动,刚上小班的孩子还没有分类收拾玩具的能力和习惯,收玩具时他们会把玩具混装在一起,但是在游戏中,他们已能找出自己需要的不同材料进行搭建。于是,我开始培养孩子分类收拾玩具的习惯,同时也将多项数学活动在此展开。我让孩子们从外形上区别玩具的不同,把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当所有材料都分类放好后,先让孩子数一数玩具的种类,再让孩子区别装玩具的框子的大小,并让孩子思考如何分配框子。孩子们通过讨论和实践,得出大的、多的玩具放在大框子里;小的、少的玩具放进小框子里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进行了分类、比较大小等多项数学活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幼儿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接触的机会无处不在,今天是几号、家住几层楼、家中有几人、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等,这些内容是孩子感兴趣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就能让孩子的数学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感知数学现象,既可以让孩子们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又可以逐步提高孩子们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实现《指南》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教育目标最好的途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