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资料(5月 颜静娟)
发布时间:2019-06-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颜静娟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幼儿园戏剧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推荐人

颜静娟

推荐时间

2019.5

文献题目

论幼儿园戏剧表演教育的教学策略

文献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czMTQ2Mw%3D%3D&idx=1&mid=2650273104&sn=4f3dd949228cd3b01a6e93a6342fd33f

“创造性儿童戏剧”是通过儿童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进行表达的,即关注儿童在剧中面临各种矛盾、冲突、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它正是通过儿童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从而丰富了儿童的各种经验。

儿童戏剧表演活动本身具有群体性,儿童必须学着与人协调、相互尊重,并且适时的表达自己,具备合作精神,才能使活动圆滿完成,有助于群体生活与默契的培养。它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对儿童的认知、社会适应性和情感等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其特有的教育作用。

既然戏剧表演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些价值呢?

一、 内容的选择

选择内容是戏剧表演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

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同时故事中的角色要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要易于为幼儿掌握和表演,有集中的场景,易于布置。道具要简单,可以利用现成的桌椅、积木、胶粒拚图及实物等。

如《小熊请客》中表演的动作明显,场景中的房子可用桌椅与积木搭成,扮演小熊、狐狸和小花狗的小朋友带上相应的头饰即可。又如:《小鹿历险记》中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大灰狼”,还有性格特征明显的“黄鼠狼”、“花狐狸”的“小青蛙”等动物,故事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

如“小壁虎!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不行,不行太疼了,我还是继续跑吧!”,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把尾巴拉断掉,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放个臭屁,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等。

各种动物的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儿喜爱,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都会使幼儿气氛活跃,情绪高涨,通过表演,幼儿了解了动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同时得到了合作表演的快乐体验。

二、 环境的创设

为幼儿创设必要的表演环境,是幼儿能否顺利开展表演的先决条件。日常进行的表演,可以在活动室中,用小椅子、小桌子或大的积木围起来设置小舞台,角色相对少的表演也可以有一个较固定的表演区,如《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只有两个角色,就可以安排在活动室的一角即可。

布景应简单方便,避免过大过重过烦,更不能妨碍表演,只要能起到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就可以了。如:《小熊请客》中有一棵背景树,由两块pvc 板合成,表演时打开,狐狸可以躺在树下睡大觉,表演结束直接可以合起来放好,非常简单方便。

为了更好地表现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个性特点,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表演中,根据作品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角色造型。例如:幼儿在进行《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表演前,商议怎么进行角色造型,幼儿会按角色各自挑选头饰,教师要想办法支持幼儿表演活动的开展,可帮他们在服饰上作简要的点缀性装饰,为乡下老鼠头上扎一条头巾,为城市老鼠戴上一条领带。在道具上给乡下老鼠准备一只小篮子,给城市老鼠准备一只小挎包,两张小椅子并排一起就算是老鼠家的大门。这样简单的造型与服饰,对幼儿参加表演的激励作用很大,能使表演顺利开展下去。

三、表演过程的组织与指导

1.教师有重点的观察指导

于幼儿受生活经验和表现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他们常常不能把握好角色特点,出现表演不适当的情况。这时教师应深入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表演水平和需要并给予适宜的指导。如在故事表演《小鹿历险记》中,教师发现幼儿不知应如何表现小鹿的形象,此时教师就引导幼儿观察小鹿跑的形态,分析小鹿害怕的心理活动,孩子们互相讨论、切磋,对着镜子表演小鹿形象,最终表现出小鹿害怕寻求帮助的心理特点。又如当教师发现幼儿表演的动作和表情与角色特点不符时,也应及时的给予帮助。在表演过程中,幼儿也会出现遗忘故事中的部分情节或对话不流畅,教师可悄悄地用语言或动作提醒,不要指责幼儿,影响其表演的情绪。

2.引导幼儿合作、协商有创意的进行表演

要放手让幼儿去表演,因为这种表演是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表演“小熊请客”,狐狸来了,砰砰砰的大声敲着门,嘴里喊着“快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小熊和好朋友一起商量对策。最初,孩子们在表演时,往往按故事原文的情节进行,用小石子掷狐狸,把狐狸赶跑。当表演多次后,他们就会想出许多办法对付狐狸,有的幼儿还把“三只小猪”和“小兔乖乖”的故事灵活地迁移过来。

3.帮助幼儿提高表演技能

文艺作品中的内容和情节需要凭借幼儿一定的表现技能而得以再现和展示,因此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是完成表演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

首先要提高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教师要分步要求与指导,首先要让幼儿能大胆地把角色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次要让幼儿能较清晰、流畅地用普通话表演;最后要让幼儿知道运用自己的语调来表达思想感情。让幼儿在理解领会作品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练习和实际操作,逐步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力。

其次要提高幼儿的形体表演技能。表演需要幼儿的步态、手势、动作比日常生活中的要夸张一些,要有表演的舞台效果,各个角色因其角色特点不同,还要求幼儿在表演中要恰当而准确地把握。例如,《神气的公鸡》中小公鸡上场一摇一摆,小白兔上场用“兔跳”,小蜜蜂上场用“小碎步”双手叉腰前后摇动,大白马上场用手脚着地的动作,这就要求他们动作幅度要稍大,并带点夸张,以充分表现出各自的角色特点。

在戏剧表演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运用良好的教学策略,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从而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轻松和有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