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虽然不是天生的戏剧表演者,但是儿童的戏剧性行为和戏剧精神却是与生俱来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研究都表明,儿童的一些本能表现和行为与戏剧的要素和本质十分契合。
一、儿童具有戏剧天性
(一)儿童天生具有创造性想象力,创造性想象力是戏剧萌芽
人类的本质特征是创造性的想象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人类可以通过掌控环境来克服自身头脑、身体以及物质环境的限制。从人类的发展角度来讲,创造性想象力是儿童的天性。著名美学家滕守尧先生认为,创造性想象力是一个“有中生有”的过程,儿童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在对未知世界渴求的欲望支配下,创造性地想象出一个自己可以掌控和探究的世界,从而逐步了解和认识整个世界。创造性想象力能够分辨出假象,能够掌握现实与假象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看出二者之间戏剧性的力量。有了创造性想象力,人们才能脱离现实,创造出既独立于现实又融合与现实的戏剧。
(二)模仿是儿童的本能,动作模拟是戏剧的核心成分
儿童生来就是喜好模仿的:他们将手中的小玩具放在耳边模仿大人打电话;穿着妈妈的高跟鞋模仿妈妈走路的样子;在碗里没有饭菜的情况下,用小勺子大口大口吃饭,表现出很香的样子。模仿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儿童的假扮行为是自发的、快乐的、戏剧性的。丁?艾思林认为,希腊语中戏剧(drama)一词就是动作(action)的意思,戏剧就是摹拟的动作、仿效的动作,或人的行为再现。戏剧是能再创造出人的情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最具体的艺术形式。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起源于人类摹仿的天性。他说:“人从孩提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类善于摹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中得来的。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
(三)戏剧的游戏性契合儿童的游戏天性
“戏”的本意即游戏、调笑、逗趣等,而“剧”有嬉戏、疾速、甚烈的意思,由此可见,戏剧具有游戏的性质。戏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建立在游戏性上的。戏剧具有游戏的假定性的特点,而且戏剧具有娱乐性。有人说:“戏剧就是好玩。”这里的好玩就是指戏剧的游戏性,就是要求戏剧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充满乐趣,给人以欣赏的满足,愉悦的乐趣和玩味的余地。戏剧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仪式性的游戏。莱辛说:“游戏使孩子变成了大人,游戏使人成了人。”人生需要游戏,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东西。儿童喜欢游戏是其天性,而戏剧就是一种游戏,在其中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由、充分地释放和发展。
二、戏剧性是儿童生活成长的需要和重要方式
戏剧满足儿童的表达需要
心理学家赫伯特?里德认为:人的感情会出现千变万化的倾向,这一点在婴儿的成长活动中同样存在。人人都有把这种变化的心情(mood)界定出来的愿望――表现的愿望。
儿童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表达自己。手舞足蹈、自由哼唱、涂鸦描绘、语言交流,戏剧同样是儿童重要的表达方式。戏剧表达是一种有角色并且完全融入角色离开自我表达,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纯粹的自我表达。戏剧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儿童的通感和戏剧综合性的契合使得这种多通道的表达方式更加适合儿童。通过戏剧,儿童表达了他们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与兴趣,表达了他们或是欢喜或是伤心的情感世界,表达了他们的内心丰富的想法和创造。在戏剧中,儿童处在一种放松、自由、自主的游戏状态中,没有任何外界的限制和干扰,自我得到更好的表现和表达。戏剧中的角色提供给儿童表达的基点,通过角色,他们体味着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表达他们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总之,戏剧性表达是儿童与世界和自己对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