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幼儿园教育戏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束佳 | 推荐时间 | 2019.7 |
文献题目 | 文献来源 | http://{域名已经过期}/s/blog_1427275ac0102vxnd.html | |
教育戏剧教师的教学不是培养演员、也不是为了演戏,而是用戏剧方法育人、教学,这是教师们首先要理解的。因此教师必然要有很好的教学能力。教育戏剧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是要为教学目标目的服务的。它不是培养演员、也不是为了演戏,而是用戏剧方法进行教学,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这样,教师首先要转变过去灌输式教学方式,变学生的接受为教学主体。需要具备引而不发的、很强的掌控能力,善于对时间、教学进程、学生创造启发、引导和节奏掌控;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间,善于将教室的物理空间转换为虚拟的戏剧空间,并在学生的视像中建立共识,从而引发联想、展开探索、学习兴趣。教师也要善于运用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在此基础上提高和改善学生初创的萌芽,引导发展戏剧的进展。并善于以其他元素补充、增添共同创造作品的艺术性、实用性。 在新手型戏剧教师如何看待戏剧教育方面,张克明(2013)在《遭遇戏剧教育—幼儿园新手戏剧教师叙事研究》一文中指出,本研究深入幼儿园戏剧教育现场,以三位幼儿园新手戏剧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叙事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来收集资料,考察了她们在最初了解与实施戏剧教育时的种种遭遇和感受等。本文力图深描与评析她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等“台前幕后”的故事。具体而言,本研究试图探讨关于新手戏剧教师的以下问题:她们是怎么认识和看待戏剧教育的?这种认识和看法在实践前后有无变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在实施过程中她们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有没有得到解决?怎么解决的?期间,她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对此,我们理论工作者能做些什么? 研究发现,新手戏剧教师在对戏剧教育的认知层面和实作层面存在困难,即“知之困”和“行之难”。在认知层面,新手戏剧教师在对活动环节、戏剧教学策略的理解以及戏剧教育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在实作层面,新手戏剧教师在活动方案的设计,尤其是在戏剧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冲突点的构思方面存在困难;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课堂管理是她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对幼儿缺乏深入的了解,戏剧活动本身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对新手戏剧教师的现场反应能力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陈晶晶(2016)在《创意戏剧促进师幼共成长》一文中提到,在创意戏剧课程的实践当中,教师们除了如上所说的发展变化外,音效、舞美、道具等细节的处理及组织、协调与统筹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随着教师各项能力的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也随之提升,在轻松的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孩子在戏剧活动中展现出的别样的风采。总之,儿童创意戏剧体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戏剧教育理念,在戏剧创作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一起读故事,编故事,演故事,引导他们开始尝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戏剧表演游戏,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表现生活中一些真实的或者想象的情境,在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构建新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的语言、思维、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共同发展。同时,在群体性的参与中,体验着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快乐。 在戏剧教育中幼儿教师的作用方面,张凌艳(2017)在《关于戏剧教育在培养幼儿教师中的作用和现状思考》一文中指出,对幼儿教师进行戏剧教育有利于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幼儿教师要具备能创造性地设计各项活动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强烈,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幼儿教师要想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要能够胜任戏剧教育工作,可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范围。其次,对幼儿教师进行戏剧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引路人。3 至 6 岁幼儿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例如爱游戏、爱模仿、好奇、好动等,因此对他们进行单纯的说教效果不会太好。如果能将教育内容采用戏剧的形式呈现,那么幼儿就易于接受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形体表达力等。最后,戏剧教育可以丰富幼儿师范院校课程。传统的幼儿师范院校课程里缺少戏剧教育部分,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因此,很多幼儿师范院校在认识到戏剧教育的重要性之后,纷纷尝试将戏剧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它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使学校的课程更加丰富。 在教育戏剧带给教师转变的原理方面,肖方(2017)在《教育戏剧促进教师相互参看对话和反思》一文中提到, 1.注意情境角色,使人进入他人的立场、观点。2.他人角色中也可以带出个人的经验。虽然可以进入他人的角色,用他人的角色去思考和行动,但是,这种思考和行动也带有个人的感受和经验。借由角色本身,可以带出 这些感受和经验。借由角色,他们可以真实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而少有顾虑,使得个人经验真实呈现在现场公共空间。 3.感受的行为雕塑表达夸张,展现了人际矛盾张力。从角色感受入手是开启真正对话的第一步。进入感受可以让人用心思考,使对话可以深入。因此,让角色中的教师将个人感受用行为雕塑来表达、用空间距离和肢体语 言的呈现可以把内心的东西外显出来,这种凸显,使过往隐匿于经验的东西可以看得见。熟视无睹的东西被放大呈现于眼前往往可以产生 震撼作用。而这一过程也强化着在场的每个人的感受,让人们激发、 唤醒它们,使它们藏不住、不流出出来都难受。感受的强烈强化了表 达,使对话产生。而在他人立场角色的人对此角色的感受体察更为强 烈。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他人。 4.对话产生了解,对话产生反思,对话产生理解。借用教育戏剧,呈现了个人的经验于共同空间中,人都在其中看到他人,也看到未知的自己,对话才开始产生,看不到他人的时候只能是自说自话。而当听到他人的 感受和想法,听到他人背后的境遇,才能对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反思,对个人反思的表达、对他人境遇的体察,才能使不同角色立场的 人开始走向相互理解。因此,教育戏剧对于促进教师的个人反思来说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对于促进教师对教师之间、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来说,是一个有力的手段。 综上所述,儿童戏剧教育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是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儿童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儿童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儿童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