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戏剧文化特色建设幼儿发展评价反思
发布时间:2019-12-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旻晨

我们根据“广化幼儿园戏剧文化特色建设指标:一表,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综合创新能力的测试对小中大班幼儿进行了一个能力发展测试。本文通过园本调研情况,反思孩子的回答,对幼儿园戏剧文化特色建设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了研究。评价的开展需以幼儿为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探索适宜的评价策略,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结果有应用,为幼儿成长搭建阶梯,给老师提供教育教学参考依据。

实施幼儿发展评价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有助于了解每一位幼儿,为因人施教提供依据;有助于教师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情况;有助于改进教育过程。 反思孩子的回答,我们应根据《指南》结合实际进行幼儿发展评价,在内容的选择、方式方法的运用的规范方面,树立正确的幼儿发展评价观,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一、幼儿发展评价的实施与反思

根据测试表格内容分为学习品质、创作性表达、社会性三方面进行剖析。

1.幼儿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能够反映出幼儿在接受新事物或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是幼儿成长道路上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优良的学习品质可以帮助幼儿更快速地获得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幼儿入学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故事表演的方式,运用故事表演对3~6 岁幼儿学习品质进行实验研究,不仅可以儿教育规律提供理论支持,还可以为今后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故事表演的顺利进行提供实践参照。本测试在正式开始之前,首先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进行初步观察,发现幼儿间的学习品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结合我园戏剧特色,开展以故事表演为自变量,以3~6 岁幼儿学习品质为因变量的研究。本测试首先确立了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设计 13 份故事表演方案。运用教育实验法、观察法、情景测验法等,从质性和量化两个角度分析3~6 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实验干预效果,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学习品质的构成,研究者设计的故事表演方案可以促进3~6 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3~6 岁幼儿学习品质各维度的发展存在差异。实验后,4~5 岁幼儿在“坚持与专注程度”、“主动性”、“反思与解释”等维度上出现较显著的提高,5~6 岁幼儿在“坚持与专注程度”、“主动性”、“独立性”、“反思与解释”等四个维度上得到了明显的促进;

3.幼儿的学习品质不具有性别差异;

4.故事表演促进3~6 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中,教师指导起重要作用。

2.创作性表达

1)动作表征

幼儿对模仿动作积极性很高,由于所选的模仿对象来自于幼儿已有经验,幼儿常常自发的在模仿动作的过程中加上声音模仿。还能灵活的编入一些熟悉的故事,加入感兴趣的场景更能够引起兴趣。感官回唤的经验能够帮助幼儿更易投入模仿动作的情境中,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及与幼儿充分的沟通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能够激发出幼儿丰富的表现力。

2)声音模仿

声音模仿并不适合独立出来做特别的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难以维持,将声音模仿融入到模仿动作及创作戏剧的活动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社会性发展

   1)在虚拟的情境中模拟真实社会场景,在表演中重塑生巧经验,达到了社会教育的要求。比如《公交车里的故事》这一戏剧创作活动中,幼化好像真的就坐在公交车里一样,左摇右晃,拿着方向盘的幼儿仿佛自己真的就是一名司机,专致志的开车。其他扮演乘客的幼儿也自发的排起了队。幼儿在送些虚巧的场景中玩得不亦乐乎,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真正懂得了公共场合应该遵守规则。

2)不同个性的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有所发展。60%幼儿表现力强,想象力丰富,能够对主题进行各种联想,有自己独特的表达,这类幼很乐于在其他幼儿面前表现自己,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戏剧活动,创造性戏剧活动为其提供了更多表现的机会,在一次次成功的表现中,幼的自信也得到极大提高。30%比较羞涩,然而创造性戏剧没有对错之分,不用担达不到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类幼也能找到适合他们的角色,不会感到被忽视。

二、对实践经验的进一步思考

(一)发展性幼儿评价是推进戏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性幼儿评价是依据幼儿发展目标及与此相适应的幼儿教育目标,运用适宜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幼儿身体、认知、品德与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教师选取和确定课程也有极其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发展性幼儿评价不仅是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发展评价不是外加的,它既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作出的反应,也是对幼儿自身发展作出的反应,这双重性质使它具有激励与反馈功能。幼儿园教师首先要重视其激励功能,要注意观察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或点滴进步,以便恰如其分地及时作出评价,增加幼儿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课程实施中总揽全局,注意发现教学过程的不当之处,以便及时作出调整,使之更好地适应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性幼儿评价是师幼互动的聚焦点

    发展性幼儿评价虽然是多元主体的评价,教师在其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评价主体多元化是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幼儿的发展程度,以取得教育的合力,丰富教育的资源:教师居于评价的主导地位则是由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幼儿园是专业教育机构,这性质决定了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主导者,是家长参与教育过程的引导者。教师本人对幼儿的评价更是对幼儿有着极重大的影响。而教师对幼儿评价的质量,正是师幼互动关系的重要表征。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恰到好处,说明师幼互动关系好,教师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大: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不准确不恰当,则说明师幼互动水平-一般, 甚至不良,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每+位教师对此都应心存重视,不可草率为之。

而评价引发的内省与反思过程,正是教师对实践行为的理性思考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如在主题活动“纸箱城堡”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对主题目标的落实进行了阶段性评价,发现幼儿在科学方面发展极不平衡。通过深入反思之后,教师意识到这是因为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教师过分关注幼儿的兴趣而“被幼儿牵着鼻子走”的结果,忽视了对教育目标的全面把握,致使目标导向出现了偏差,从而影响到目标的全面落实。教师据此调整了教育策略,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理性思考:主题活动中如何处理好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把握教育目标的导向作用?在师幼互动中,教师通过评价不断获得调整下步教育策略的依据,而在一次次的调整中幼儿又不断获得发展的机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