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幼儿园教育戏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束佳 | 推荐时间 | 2020.1 |
文献题目 | 戏剧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二) | 文献来源 | http://{域名已经过期}/chengzhang/1354421.html |
预测、推理和行动等较高级思维能力在内的执行能力(execution) 这是一系列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个孩子打碎了花瓶,却声称是小猫干的。 此时他必须先权衡自己承认和不承认事实的利弊,然后确立自己的行动目标,接下来想方设法地表演出他认为对方可能相信的动作、神态、语气,并且制造自己不在场或者不知情的证据,以及小猫作案可能留下的痕迹,等等。 这与其说是在撒谎,倒不如说是一场精彩的自编自导自演的大戏。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这实在是一项对智力、身体、情绪进行综合自控的心理能力。 创造力,即一开始就能想象当下情景的不同发展趋向和结局。 刚才那个男孩,必须想象出小猫跳上桌子、身体蹭过花瓶、花瓶掉落在地上这一系列不曾出现的场景,才能编出为自己脱罪的说辞,这需要强大的想象力和缜密的思考能力。 同时,他还要随时观察观看者——妈妈的反应,并及时做出调整,来维系自己表演的可信度。这难道不是高超的表演吗? 当我们作为观众惊叹于一个成熟的演员可以在自我和人物间进行跳跃和切换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实这种特质在年幼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和自然。 孩子都是魔幻现实主义者,他们知道现实与幻想的差别,而且可以随时跳跃和穿梭其间。 一个孩子拿起一根枝条,斜斜举起,大声说着「我是一棵树」;下一秒,他就挥舞着支条喊着「驾、驾、驾」(假装)赶着马车跑开了; 而当母亲唤他吃饭时,他又可以轻易丢掉这根树枝——他既不是树也不是马车夫,只是一个要去吃饭的孩子。 这种创造力是天生的,只是后来被一般人边缘化,成为了「白日梦」(弗洛伊德语)。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天生就是演员,时刻都没有停止过表演,而且是天才的自编自导自演。 于是,戏剧,就是人类对自我天性的一种认可。 同时,我们需要假扮成另一个人(或其他),来观看自己当下的生活。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几乎都有一个通用的结构,那就是呈现一个复杂的问题情境,然后用尽方法来解决它。 这是文学的逻辑,更是生活的逻辑。 当我们把孩子请进戏剧的世界,无论是让他们欣赏一场演出,还是身处其中、用戏剧的方式来讨论问题,我们都是把他们带入了一场对生活的模拟当中。 神经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镜像神经元。我们大脑中的神经网络会在看到别人做出某种自己也会做的行为时,产生反应。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他人悲伤时,我们自己感到悲伤时会活跃的那部分神经网络,也会变得活跃。这就是我们产生共情和得以理解他人的生理机制。 于是,阅读文学作品、观看戏剧演出、参与戏剧活动就有了一种高于娱乐的特别价值——为我们提供一种替代经验。 即我们在虚拟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样可以提升我们处理真实问题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戏剧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路径。如果戏剧是幼儿学习的必然路径,那么对幼儿教师而言,通过戏剧进行教育就是其必备技能。戏剧与教育的结合,对教师而言,首先是一种人生观,一种对人生的虚构和荒诞的认识。当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也是通过扮演一个自己认可的角色在寻找稳定的自我时,就能够理解儿童的很多行为都不过是一种对自我进行塑造的尝试。 其次,戏剧与教育的融合是一种艺术素养,一种对「比真实还真实的虚构」的感受,甚至是一种对被困于符号世界的人类的同情。 当教师能够珍视儿童的想象力和超越符号世界的洞察力时,就能乐于保留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创造能力。 能够善用戏剧进行教育,对于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基本的教育技能。因为教师只有能够随时响应幼儿发出的游戏信号,能够「一秒入戏」,才能真正进入幼儿的世界与幼儿对话。 我们看到的成人对幼儿行为的否定,与其说是成人在通过否定幼儿当下的行为,来塑造一个更加理想的儿童,倒不如说是成人无法破译幼儿的游戏语言。 就像前文所说,当孩子说「我是一棵树」时,如果成人跑过去对他说:「快丢掉那根树枝,多危险,戳瞎眼睛怎么办?」这就不是一秒入戏,而是要求孩子强行出戏了。 因此,结合戏剧的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更是一种综合的教育艺术。 当教师真正理解戏剧对于人的价值,理解游戏和戏剧对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时,这种结合了戏剧的教育就变成了一种得心应手的工具,可以支持孩子所有的学习需求,更变成了一种与儿童对话的语言,可以帮助儿童积极整合自己的学习需求,尝试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路径。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扮演一个更好的自己,难道不是吗 原来,孩子要应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需要绞尽脑汁,才能拿出奥斯卡级别的表演! 那么,除了教师能利用教育戏剧帮助宝宝提升各种社会能力,我们家长能否在家庭中给孩子提供戏剧一般的替代经验呢? 当然可以!爸爸妈妈也可以是优秀戏剧教育老师。我们可以借助绘本、宝宝爱看的动画片作为媒介,陪他玩角色扮演的假装游戏,带宝宝体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故事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