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初步感受乐曲ABA段的曲式结构。
2.能用身体动作和乐器演奏等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乐曲欢快优美的不同风格。
3.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地表现。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音乐《森林狂想曲》;响板、小铃铛各16个。
活动过程
1.活动导人,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小动物们都想参加森林音乐会,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哪些小动物来了!
2.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感受乐曲ABA段的曲式结构。
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师: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森林音乐会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分段欣赏乐曲,感受ABA段的曲式结构。
①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后有什么感觉?(很快乐,感觉小动物们一个个的都来参加运动会了)
师:我们一起听音乐学小动物跳舞吧。(鼓励幼儿大胆地根据动物的特点创编动作,如“小兔会怎么跳舞呢?”)
②欣赏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其发现与第一段音乐的不同之处。
师:这段音乐和刚才的音乐一样吗?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想做什么动作?(这段音乐比较舒缓、优美感觉是小动物在唱优美的歌曲)
③欣赏第三段音乐,引导幼儿发现其与第一段音乐的相同之处。
④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跳舞唱歌,完整地感受乐曲的ABA段的曲式结构。
3. 创编身体动作,自由表现音乐。
(1)师:我们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可以用什么动作呢?(如A段拍手,B段跺脚等)(2)师:我们来试一试。(听音乐加入幼儿创编的身体动作,完整表现音乐)
4.加人打击乐器表现音乐。
(1)幼儿分两组,分别运用响板、小铃铛来表现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乐器,是什么?
师:你们觉得这两种乐器,哪个更能表现A段音乐的风格,哪个更能表现B段音乐的风格?(2)幼儿听音乐演奏乐器。(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熟练情况,可建议幼儿交换乐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