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理论学习资料(5月 吴红)
发布时间:2020-06-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红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儿童戏剧活动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
主讲人 | 吴红 | 学习时间 | 2020年5月11日 |
文献题目 | 对儿童戏剧表演的再研究——让孩子成为表演的主人 | 文献来源 | 网络 |
在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宋庆龄奶奶有这么一段话: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去培育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确实如此,这些年来,通过对儿童戏剧表演的再研究,我深感戏剧表演在幼儿园中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样式,虽然孩子的表演是稚嫩的,但在孩子们眼中,戏剧表演就是一种娱乐游戏,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尽情地宣泄情感、模拟装扮,在表演艺术的天空中自由自主地飞翔,获得情感、社会性、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自主的发展。 猜一猜:在戏剧表演中获得多元能力的发展 记得有一天小舞台活动时,孩子们在吵架,原来是几个孩子都想扮演白雪公主这个角色,他们僵持不下,都不肯让步,我提醒他们其他扮演者都商量好了,已经开始穿戏服化妆了,这下他们着急了,开始用猜拳来决定谁扮演白雪公主,可当我再次巡视过来,他们还在争执,我不免有些纳闷,轻声询问怎么了?一个孩子说:“我演白雪公主。”另一个说:“我演白雪公主。”搞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我说:“你们刚才不是用猜拳来决定的吗?”“对,我赢了”,“我输了。”“那不是有结果了。”那个猜拳输了的幼儿大声说:“我演白雪公主。”“不对,我赢了,该我演白雪公主。”“不对,你刚才又没说是赢的人演,我说是输的人演白雪公主。”矛盾出现,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因为按大家的习惯,往往会认为是赢的人有权得到一切,输的人靠边,而这个孩子向我提出一个新问题,这使我想到了一位美国心理医生提到的案例,他介绍了有一位母亲,她的宝宝不爱喝牛奶,她就和他做游戏,游戏有输赢,如果是你,你依据游戏的结果会有怎样的决定?我询问过很多人,大多数人脱口而出:当然是输了就要喝掉牛奶,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却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当孩子胜利了,她奖励孩子喝牛奶,这种反其道而行的方法,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完全考虑到幼儿的心理,要知道赢了得到的是奖励,输了得到的是惩罚,如孩子本身已有了抗拒的心理,再给与惩罚,会使孩子更加厌恶。其实输赢只是分清猜拳的两个人之间的不同,而不能作为分配结果的标准,这个新的问题冲击了我的观点,我当时提出:“你们在猜拳前有没有定好是赢的演白雪公主还是输的演呢?”“没有。”“那,怎么办?”“我们重新猜拳,在猜拳前讲定输的来演白雪公主。”问题迎刃而解了。 问题的解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在戏剧表演活动中,不仅仅有体验,也蕴涵着孩子们多元能力的培养。讲规则、会协商这对中班幼儿有一定难度,但在戏剧活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于是,我又将戏剧表演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以往我常感到困惑的是孩子们往往只选择扮演一个角色,这样就经常会出现个别演员在演出时,候场的演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表现出不关心他人的表演,或不知何时轮到自己上场,而教师常常会因为批评随意讲话的孩子,破坏了剧情所营造的气氛……,这次孩子们争着要演白雪公主的案例启发了我,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带领幼儿一起表演戏剧。我与孩子们一起讨论熟悉了解每一个角色的台词、场位、服装、道具,采用轮换扮演、猜拳扮演、选举扮演等方法与孩子们表演着、娱乐着、提高着。渐渐地,在戏剧表演中,孩子们积累着如何进行表演的经验,也积累着尊重他人表演、与人合作表演、解决、协商问题等经验,获得了多元能力的发展…… 是的,往往对生活中某个动作的模仿对孩子来讲是无意识的模仿行为,但它不正是表演的起步吗?从此,我打开思路,引导孩子们参与编剧本,每当一个故事的情节逐步铺开后,启发孩子们将生活中一些动作、行为、语言也编入剧本,这样源于孩子们生活的表演对孩子是那么熟悉,演起来也就十分得心应手。 现在,我越来越感受到戏剧表演不仅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而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个性,使孩子们毫无顾忌地表现着与生俱来的表演天分。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剧本的编排,在自然、轻松的表演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在玩中一起表演,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戏剧表演成了我和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不正应如了一句话:“其实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