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资料(5月 陆金茹)
发布时间:2020-06-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陆金茹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幼儿园教育戏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推荐人

陆金茹

推荐时间

2020.5

文献题目

表演游戏的新探索

——融合性游戏

文献来源

http://{域名已经过期}/jyyj/yeyx/2012-12-16/24600.html

融合性表演游戏的指导  

1.构建辐射性的游戏网络。融合性表演游戏是以表演为生长点,依据幼儿的兴趣,不断拓展辐射的一种网络式游戏。比如,《小花籽找快乐》是一个很美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帮助别人我快乐”的情感体验。孩子们非常喜欢表演,自主游戏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趣的事,由此扩展了原有的游戏网络。

【镜头一】分组表演时,有个小朋友没来,剧本中小鸟的角色没人担任了。教师并没有直接帮助幼儿解决。而是问:“担任小鸟角色的小朋友没有来,怎么办?”幼儿有的说:“可以去别组借一个人来。”有的说:“可以一个人演两个角色。”有的说:“可以让剧本的角色少一个。”……教师又进一步启发他们思考:“如果演员多了怎么办?”孩子们又争议起来。(幼儿间的争论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和情节。而且还习得了表演的经验。)

【镜头二】在一次表演时,有个小朋友提出:“老师,我想知道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其他小朋友也对此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便引导幼儿开展了收集种子、给种子做标签、制作种子图书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  

【镜头三】在音乐欣赏活动《小花籽》中,由于积累了有关种子的丰富经验,因此幼儿创编的动作都有自己的特点,把种子的生长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有的侧着身子往上钻,说:“在我的上面压着一块石头。我只好从石缝里钻出来了。”有的趴在地上往前爬,说:“我是西瓜种子,我顺着地生长。”还有的蹲在地上,随着音乐节奏一下一下地往上长高,最后伸出双手,昂起头说:“我这颗种子已经长出两片嫩芽了。”……

就这样,由文学作品的学习、欣赏,引发了幼儿自主表演、研究种子等一系列的活动(如下图所示)。幼儿的语言、数理一逻辑、运动、人际关系等智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改变了以往从文学活动到表演游戏即结束的传统直线型活动方法。

2.给幼儿创设自主表演的空间。融合性表演游戏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游戏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空间,不仅要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场地、伙伴等的权利,还要给予幼儿自主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比如,在融合性表演游戏《拔苗助长》中,原成语故事中只有一个农民的角色,而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自主创编的剧本中有一个叫“宋大”的农民头领及其他四五个农民,还有一个在适当的时候点拨的“聪明人”,等等。  

3.坚持“独一无二”的指导原则。融合性表演游戏应强调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发掘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并有针对性指导每一个幼儿,适应其能力水平,使其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指导融合性表演游戏时要做到个别事情个别处理。个别幼儿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比如,中班的一组幼儿在玩《小马过河》的融合性表演游戏。这时,辉辉也想参加,但小组长以角色已满为由拒绝了他。就在辉辉难过之时。教师悄悄提醒他:“故事里也不一定只有一只小松鼠或一只老牛啊。”辉辉立刻高兴起来,向小组长建议:“能增加一只小松鼠吗?我可以和××一起演小松鼠吗?”这次他被小组长接纳了。游戏因此而生成了新的情节:两只小松鼠以一唱一和的方式,告诉小马去年有一个小伙伴淹死在这儿的事……

4.注重评价的可持续化。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而对幼儿的评价也应是持续的。教师应坚持在各种情境之中观察幼儿。多方面获取幼儿的发展信息,从而更准确、更全面地评价幼儿。比如,大班有一个小朋友在每次游戏中都喜欢到各组“逛”。教师并没有盯住他这个“缺点”不放,而是着力寻找他的“闪光点”。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教师发现他并不是无意识地“乱逛”,而是在看了各组的活动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并且往往是颇有见地。于是,教师就引导大家选他当了“舞台总监”,充分发挥了他的优势。游戏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拓展了孩子们创造和想象的空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