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 浅谈戏曲教学在幼儿园的 传承与运用 | 学习时间 | 2020年10月26日 |
主讲人 | 刘学 | 撰写人 | 颜静娟 |
学
习
感
悟
|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优美的旋律和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饱含乡土气息的品性,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爱憎分明的形象,委婉曲折清丽的戏曲唱腔,演员的台步招式,戏曲着装的民族意蕴,色彩丰富,构图独特的脸谱造型等都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近年来,我们在幼儿戏曲启蒙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戏曲特色教育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本文我以大班戏曲活动《有趣的丑角》为例来谈谈戏曲教学在幼儿园的传承与运用。 一、选择的戏曲素材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戏曲反映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戏曲中不少小调,直接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过程。对于陶冶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具有独特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戏曲都适合幼儿园教学,我们应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幼儿情感和兴趣的需要出发,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选择符合幼儿审美情趣的优秀、健康、有趣的戏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既原汁原味,又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一)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兴趣 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他们年龄越小、注意力就越不持久和越不稳定。戏曲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在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形象生动,要浅显易懂、还要多样有趣。选择易于表现、活跃、有代表性的能最大限度地感染幼儿,调动幼儿的情绪,吸引幼儿初步的注意力的作品。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买水》中的小花旦、丑角“武大郎”等。在我园戏曲活动《有趣的丑角》中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丑角武大郎,孩子们非常专注的观看录像,知道了丑角的表演特点后,还欣赏了戏曲中“矮子步”技巧表演。随后在模仿中,幼儿兴趣非常浓厚。摔坐在地上了,爬起来拍拍屁股再学,表现的非常执着。幼儿不仅在玩玩、赏赏、学学、做做的过程中,了解了丑角的表演特点,还在配合表演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在反复学走“矮子步”时,树立了不怕困难的信心;在想各种办法“逗乐”时,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不仅让幼儿眼界大开还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幼儿戏曲表演的兴趣,可见选材首先得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 (二)适合幼儿的现实生活及表现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中的有些部分已经远离了幼儿的成长环境,而其中能反映幼儿生活,尤其是幼儿喜欢的神话人物、惩恶扬善的故事等依旧备受幼儿的青睐。我们本着易懂、易学、易唱、易表演的原则,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词少、节奏明快的声腔板式,如《小放牛》中小姑娘与牧童的对唱、《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表演、京剧《小放牛》《卖水》《报灯名》等数板式念白为教材, 以其朗朗上口的韵律节奏和短小有趣的内容,让幼儿在体验京剧韵味、模仿表演动作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能激发幼儿大胆的表现。我园艺术团在对京剧《卖水》中“表花”一段念白学习,则选用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声乐配器,赋予古老京剧时尚的元素。在京胡伴奏下,架子鼓敲打出明快的节奏,更能激发起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使其很快就掌握了整段念白和表演动作,成为孩子们最喜欢表演的经典保留节目。 (三)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戏曲在文化积淀过程中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但也留下了一些与时代不相吻合、不适合幼儿理解的因素。有些戏曲虽然通俗易懂、节奏明快,但其中的内容较为艰涩,不利于幼儿的理解,教师在选择时要注意甄别。如:《西厢记》和《空城计》,虽然承载着一代人美好的回忆,但作为幼儿园戏曲教学的内容是不合适的。 二、戏曲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游戏策略: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对幼儿来说游戏常常是最实际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很多认识活动都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实现的,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戏曲活动中加入游戏策略可以使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戏曲艺术的经验,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幼儿对不同动作和角色的有效学习,达到快乐学“戏”的目的。如:在大班戏曲欣赏《有趣的丑角》中 教师采取小矮人游戏让幼儿提前感受戏曲中的“矮子步”既提高了兴趣也让这一难点动作在愉快的游戏中得到解决。 (二)视频、图片直观策略:幼儿由于受自身年龄、知识、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只对那些具体直观的审美对象产生兴趣并进一步产生美感,这说明幼儿在欣赏美的事物的时候具有直观性。同样在《有趣的丑角》活动中教师利用视频欣赏让幼儿通过直接的观看丑角表演片段,感受戏曲中丑角诙谐夸张的表演,并引起他们愉快和喜悦的情绪。同时还利用戏曲人物图片对比,让幼儿在对比图片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了解了“丑角”的妆容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对角色的理解力。 (三)角色体验策略:幼儿在进行戏曲活动时要提倡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充分感受体验戏曲角色。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多提供与角色相符的服装、道具让幼儿轻松快乐地完成角色体验,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有趣的丑角》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化妆品(粉扑、面粉),让幼儿和同伴合作画“丑角妆”也就是用粉扑在鼻梁上画“豆腐块”,让幼儿通过画丑角妆来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对丑角角色特点的体验。 在戏曲欣赏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鉴角色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体验戏曲表演的快乐。引导幼儿在完全掌握戏曲的基础上,边欣赏演员表演,边模仿动作。同时提供小手绢、扇子、胡须、大刀、长矛、马鞭等道具让幼儿分生、旦、静、丑多种角色参与戏曲的表演。从中体验角色情感,感受角色游戏般的表演乐趣。在唱唱、演演中,孩子们会玩得不亦乐乎。 (四)戏曲演员现场表演策略:兴趣永远是孩子学习的最好导师,在《有趣的丑角》活动中教师最后请来了戏曲演员为幼儿现场表演了《大闹天宫》片段。当装扮好了的戏曲演员出现在孩子们眼前的那一刻活动高潮出现了,幼儿被演员的表演深深感染,满足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审美过程中所生发出来的具体感受和体验,这种体验还带有愉悦人心的效果。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表演兴趣,让他们在表演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还培养了他们的情智和情趣。使幼儿乐在其中、美在其中,也得在其中。 (五)教师的鼓励、评价及回应策略:这个策略应贯穿整个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教师对孩子的鼓励、评价及回应做到适时、适宜和适度,形成宽松、愉快、安全的戏曲学习氛围。 其实在幼儿园开展戏曲教学,除开选材原则和教学策略外日常活动中还有很多好的教学要素,如:环境的熏陶、家园的合作、多通道的参与等,尤其是环境的熏陶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我们还可以在戏曲氛围渲染方面做努力。如:我园老师用灵巧的双手精心布置的到处洋溢着浓浓戏曲风的校园大环境,还可以编排些“戏曲道具韵律操”又或者在区域活动中设计“小票友乐园”等。让幼儿置身在一个有着浓烈戏曲氛围的环境中,随时能嗅到戏曲表演的气息、时时感染着幼儿,从而加深幼儿对戏曲的了解和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