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博客>>研修沙龙>>文章内容
读《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有感(中二班 朱老师)
发布时间:2021-0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颖

早之前就听说,想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一定要阅读杜威的《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近日拜读了这本书。收获很多,倍受启发。最有感触的地方有两个方面。

兴趣方面。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老师,对这两句话一定不陌生。历年来的教改、课改总是离不开探讨和强调兴趣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杜威的这本书中,有两篇文章“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也都在探讨兴趣。

那么,兴趣是什么呢?

杜威在书中提出:实际上兴趣只不过是对于可能发生的经验的种种态度;它们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它们的价值在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

任何一种能力,无论是儿童的或成人的,如果在意识上满足于一时的现有的水平,就是放任。这种能力的真正意义是在于为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提供一种推动力。

从杜威的观点可以看出,兴趣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于所做事情的认知,这种态度和认知可以促使人们不断的去追求和提高;它是做事情的一种动力,侧重的是做事情过程中的感受,而不是指向最终的结果。

然而,现如今对孩子的教育中,过分夸大了兴趣的地位和作用。很多家长和老师借用培养兴趣之名,强迫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兴趣班”和辅导班。不尊重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忽略孩子的感受。在这些所谓的“兴趣班”中慢慢磨掉了孩子对于很多事物真正的兴趣。甚至,很多情况下,孩子参加兴趣班到底是因为孩子感兴趣、孩子喜欢,还是因为家长觉得应该学、学了有面子?这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孩子们兴趣的发展和培养需要成人合理的引导。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有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理念可以遵循?这应该是很多家长和老师们的困惑。

“教育即自然发展”是杜威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观点之一。该观点认为:把作为一个儿童用得着的东西交给儿童,而不应该只是拿成人所积累的知识即与儿童的生长迫切需要毫不相关的东西强加给儿童。

从这个观点可以看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应该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把孩子的爱好跟成长所需要的知识或者技能巧妙的联系起来。而不是把不符合孩子年龄和心智成熟度、家长认为孩子需要的功利性知识呈现给他们。越来越多“小大人”的出现,表面看孩子的优秀、懂事,会更接近所谓的“成功”。但长时间掩藏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和情感,所做的事情也并非自己真正感兴趣,对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近年来患心理疾病孩子的人数剧增,可能盲目追求“发展兴趣、合理引导兴趣”也是罪魁祸首之一。

今天的校园就是明天的社会,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杜威的这本书读完了,可是教育这本大书,我只是才刚刚打开而已,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会认真走下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