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原有儿歌格式替换诗歌中圆形物体的形象,仿编出新的儿歌。
3.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
活动准备:
PPT,圆形物品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师:今天有一群朋友来到我们爱因斯坦B班,要跟我们班级的小朋友玩游戏,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有谁?(请幼儿到电子白板上操作,用手指点出圆形宝贝。PPT4)
师:它是什么?(蛋糕)蛋糕是什么形状的?(圆形),噢,蛋糕是圆形的,蛋糕圆圆!
依次请幼儿点出苹果、光盘、轮胎、笑脸、硬币、皮球、铃鼓、盘子、钟表。
师:这么多的宝贝,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圆形)圆形的宝贝呀,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名字叫《圆圆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学习儿歌:《圆圆圆》。
教师操作电子白板,出现圆圈时说:圆,并且让幼儿也说出来。(PPT5)
师幼共同按照PPT5内容说儿歌,并加上肢体动作。
师:(做神秘状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圆形物品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它是谁?(番茄)什么形状的(圆形)?番茄圆圆!(番茄圆圆)
老师给大家也准备了很多圆形物品的图片,请你们找找看,找到了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说“XX圆圆”。
三、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与幼儿交流,请幼儿说说他们找到的是“XX圆圆”。
四、仿编新的儿歌。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圆形的图片上位,你拿到的是什么啊?单独提问小朋友,请他说说他手上图片“XX圆圆”,那我们现在用拿到的这些圆形宝贝来说一首儿歌。
师幼共同仿编新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