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语言及画面,知道泡泡与其他两个事物的关系。
2.学习句式“XX是XX吹出的泡泡”。
3.体验这首诗歌明快且活泼有趣的情感基调,把握诗的内涵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的语言及画面。
活动难点:知道泡泡与其他两个事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配套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老师在干什么“做吹泡泡状态,引出诗歌的题目”。(可以开门见山:小朋友你们吹过泡泡吗?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二、教师朗诵。让幼儿感受诗歌的美。
三、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运用诗歌的语言回答,回忆诗歌的内容。如:星星是谁吹出的泡泡?露珠是随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谁吹出的泡泡?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呢?(出示相应的画面)。
四、集体念两遍,组织幼儿讨论。
1.为什么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因为星星和月亮都在夜晚出现的,月亮看上去比星星大,而星星看上去象泡泡)
2.为什么说露珠是植物吹出的泡泡?
3.为什么说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
4.为什么说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是一串串欢笑?(因为我吹泡泡与唱歌谣、欢笑时候的心情相似,都是很开心的,所以……)
五、幼儿有表情地朗诵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