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周美玲9月)
发布时间:2021-09-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美玲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幼儿园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指导策略研究》 |
主讲人 | 周美玲 | 学习时间 | 2021.9.23 |
文献题目 | 戏剧教育与课程的对接 | 文献来源 | 幼儿教育 |
在幼儿园已有课程,发展出较为复杂的现实或虚幻的情节,创设更为多样的场景变化,从而使这些游戏具有更为明显的“戏剧性”。但是,由于这些游戏还不是表演给观众看的,仍属于游戏范畴,因此被称为“戏剧性游戏”。其实我们从这两个概念的英文原意也能看明白,戏剧游戏是“game”,是教学性的,戏剧性游戏则是“play”,是自发性的。儿童戏剧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意指支持和鼓励儿童用戏剧符号(表情、动作、声音)表达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设计和实施怎样的戏剧教育活动?怎样将戏剧教育活动与幼儿园已有课程加以对接? 回应:幼儿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嵌入不同形态的戏剧教育活动 戏剧是一种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样式的综合艺术,最容易与其他艺术样式整合。戏剧教育正是因戏剧艺术的包容性而呈现出多种形态的,它既可以作为专门的艺术领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可以与其他学科领域整合,成为学科领域教学的一种策略。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戏剧教育取向,即“本质论”和“工具论”。 有些幼儿园觉得自己的园本课程已经比较完善了,担心戏剧教育无法融入已有的幼儿园课程。这里要说明的是,戏剧是幼儿的“一百种语言”之一,戏剧教育应该是幼儿园完整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反过来说,没有戏剧教育的幼儿园课程就是不完整的教育。幼儿园可以结合已有的课程,根据现有的师资条件,采用多种思路来设计和实施戏剧教育活动,万不可干篇一律。 思路一:从戏剧游戏切入 如果教师对戏剧教育还不是很了解,没有相关课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妨从组织简便易行的戏剧游戏开始做起。戏剧游戏的价值是多元的,它有助于幼儿认识与运用自己的身体、认识与表达情绪、进行想象与探索、提高团体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多个过渡环节中运用具有不同特点和作用的戏剧游戏。比如,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或自由游戏结束后,可以开展有助于幼儿情绪由亢奋恢复到平静状态的放松游戏;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前,可以让幼儿玩一些专注游戏,让身体感官与情绪状态、语言与思维聚焦于某一专门任务;在一些等待环节,可以让幼儿玩一些趣味性强的造型游戏、控制游戏。 思路二:从角色区的角色游戏出发,开展戏剧性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促使幼儿园更加关注幼儿的自主游戏。我们可以在角色区的角色游戏的基础上开展戏剧教育活动。教师可以注意观察幼儿在已有娃娃家、医院、超市、餐厅、银行等角色游戏的基础上可能发展出哪些戏剧性游戏。当然,戏剧性游戏不仅发生在角色区里,在其他区域活动、户外自由活动中,孩子们都有可能自发地玩戏剧性游戏,教师应加以接纳,给予支持。 思路三:一学期内在全班开展一个戏剧主题活动 如果幼儿园在实施主题课程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可在一个学期内开展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戏剧主题活动,一般可安排在第一学期的12月、第二学期的5月,以便将主题活动的成果作为新年或儿童节展演的内容。戏剧主题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幼儿和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在时间安排上,戏剧表达和戏剧创作应贯穿于一日活动,而戏剧表演则可在半日活动中进行。 思路四:开设戏剧工作坊 戏剧教育活动的开展有赖于教师戏剧教学素养的提高。如果个别教师在戏剧教学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专长,就可以开设小型的戏剧工作坊,邀请8~10名幼儿参与。戏剧工作坊的内容可以来自幼儿园课程中的相关主题,也可以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或这一阶段遇到的问题。比如,教师发现某个幼儿在玩游戏时总被大家拒绝,原因是他的卫生习惯不好,教师由此设计了“丑丑猫”的戏剧工作坊。孩子们扮演小白猫,在与教师扮演的丑丑猫的互动中,理解、帮助并接纳了丑丑猫。戏剧工作坊是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小组幼儿进行的戏剧创作活动,表演者不需要表演给观众看,没有压力,只要尽情表达与交流、思考与创作。 思路五:在其他学科领域中采用戏剧教学策略 戏剧教育因其具有包容性,最容易和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等学科领域整合。目前,戏剧教学策略在语言领域运用最为广泛,尤其是在故事教学和绘本阅读教学中。其实,在其他领域中运用戏剧教学策略也可促发幼儿的体验与探索。比如,在科学活动中,用身体表现沉与浮;在健康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偏食带来的问题;在社会活动中,以戏剧表演的方式探索分享、友爱、互助等亲社会行为;在美术或音乐活动中,将身体的表达与美术、音乐符号整合起来。 总之,戏剧教育进入幼儿园课程可以有不同的思路,这为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普及提供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