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9月 田豫)
发布时间:2021-09-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田豫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幼儿发展评价研究》

主讲人

田豫

学习时间

2021.9.20

文献题目

幼儿发展评价对当前幼教改革的意义

文献来源

网络

历经十几年的幼教改革,我国幼教界发生了许多变化,以下是其中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从注重教师的教育操作到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过去,教师的教育操作往往被看作是教育的首要因素,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排进度、选教材、备课、上课。不少教师可以在不观察、不了解儿童的情况下去备课、去制定活动计划,有人甚至称某些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为“没有儿童的教育”。

当前,对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等问题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尤其是在年月日经国家教委批准198965颁发,自年月日起试行至年月日正式颁布的199021199639《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提出了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与条件”;“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强调、突出了幼儿个体的发展,强调、突出了教育与幼儿发展状况的适应性。在《规程》精神的指导下,幼教领域发生了重大的观念转变。以幼儿的发展为宗旨,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以幼儿的发展为效果标准,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形成着。为了贯彻《规程》精神,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教育部于年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9(以下简称《纲要》)。《纲要》鲜明地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无论在总则部分还是在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部分都渗透了对教师关注幼儿发展、尊重幼儿发展和达成幼儿发展的要求与指导。

(二)从着眼于整体到着眼于个体

过去,占统治地位的教育模式是“大一统”的集体教育。在不少教师的眼里,一个班级往往就是一个完整的“一”。因而,教师对全班幼儿在教育要求、内容、方法以及衡量标准诸方面是统一的。我国幼儿教育明显地表现出以年龄特征的共性取代个体的个别性的教育特征。

《规程》中特别强调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第二十条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第二十三条提出“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第二十六条提出“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尤应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