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策略的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颜静娟 | 推荐时间 | 2021.7 |
文献题目 | 随班就读:不一样的成长 | 文献来源 | http://{域名已经过期}/n/2015/0621/c1053-27187155.html |
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接纳特殊孩子随班就读,很多人对此表示不同程度的担忧,尤其是家长。我曾分别采访过部分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的家长,发现特殊孩子的家长主要担忧在随班就读的环境下,孩子的性格发展是否会趋向自卑?孩子是否会被欺负?而普通孩子的家长则担忧孩子是否会被特殊儿童影响?教师多花时间在特殊儿童身上,自己的孩子是否会被教师忽略?这些家长之所以担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随班就读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带来什么益处。 小佳的随班就读之旅 小佳,女,4岁半,幼儿园中班。小佳长得很可爱,只是有情绪障碍问题。主要症状为情绪波动大,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不理解别人,具有踢墙、打人等攻击性行为。有一次,一个男孩在喝水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她的手,她立刻大声地叫:“讨厌,你是一个傻人。”然后就用手去推那个男孩,接着用脚去踢墙和地面。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告诉班上的普通孩子小佳经常生气的原因,还让其他小朋友多去帮助、安慰小佳。有一次,小佳在玩一个球类游戏,可是试了好几次都无法将球投到篮筐里。她的情绪开始不稳定,这时班上其他孩子看到小佳这种情况,竟主动走上前去安慰小佳:“你怎么了?我们是好朋友,一起玩嘛。”他们主动牵起小佳的手,积极邀请小佳和他们玩,小佳的情绪也在孩子们的安慰中平复了下来。 孩子们慢慢学会了理解小佳的情绪变化,在小佳遇到困难时积极帮助她,在小佳伤心生气时安慰她,无形之中为小佳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随班就读氛围。最后,小佳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少,情绪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反常。在其他孩子的陪同下,小佳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障碍也得到了完全康复,还在班上交了好朋友。 小麦子的好朋友 小麦子,男,3岁半,幼儿园小班。小麦子长得就充满喜感,像小土豆似的,但是他却有发育迟缓问题,也极少说话。他每一次说话都是在模仿别人的语言,而且都是很简单的词语,如“水水”“车车”之类。他的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孩子,四肢软弱无力,平衡力差,喜欢用左脚走路,看起来十分不稳。另外,小麦子还不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朋友。有一次,他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具车,就走过去抢别人的玩具车,抢完后还对那个孩子呵呵笑。 由于小麦子发育迟缓,他经常做一些给大家带来困扰的事情。如,活动时,他把所有的玩具都倒在地上,扰乱了整个活动秩序。他也会常常无意识地打到其他孩子,这无疑会引起孩子们的不满。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包容和理解小麦子的行为,明白小麦子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想和他们交朋友,只不过方式用错了。吃饭的时候,小麦子总是不小心把碗掉在地上,于是每次吃饭的时候,总有孩子对小麦子说:“要好好吃饭,不能把碗弄掉了。” 经过两个学期的随班就读,小麦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会了用更多的语言去表达自己,也学会了与其他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我曾经问过那些孩子:“既然小麦子这么爱捣乱,你们怎么还会想和他做好朋友呢?”孩子们说:“小麦子是我们的好朋友,他需要帮助,他很好。” 班上老师对我说:“现在很多小孩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班里自从有了小麦子后,他们渐渐学会了帮助、体谅和理解他人。” 对特殊孩子来说,幼儿园随班就读的过程是一个早期干预治疗的过程,它提供了一个没有歧视、排斥和分类的干预治疗环境,它可以利用同伴关系来促进特殊孩子逐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巧,促使特殊孩子的障碍减缓和康复。对普通孩子来说,随班就读给他们提供了发展亲社会行为的一个契机,他们会更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想法。 随班就读的过程其实是奉献与爱的结合体,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成长,使孩子成长为一个更有责任感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