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根据原有的儿歌格式替换儿歌中圆形物体的形象,仿编出新的儿歌。
2.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爱动脑的习惯,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重点: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活动难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根据原有的儿歌格式替换儿歌中圆形物体的形象,仿编出新的儿歌。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圆形的东西,积累感性经验。
材料准备:常见的圆形物体简笔画图片若干、木偶“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
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圆圆”,通过“圆圆”的解说复习圆形特点。
2.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丰富积累对圆形物品的经验。
(1)木偶“圆圆”邀请幼儿到“圆圆家”,向幼儿介绍各种圆形的物品,如:皮球、铃鼓、挂钟、盘子、橘子等。
(2)提问与交流:
刚才圆圆介绍了哪些东西?它是什么形状的?
3.总结: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
4.欣赏儿歌《圆圆圆》,了解儿歌形式、特点(短小精练)。
(1)朗诵儿歌,讲一讲听到的儿歌内容。
(2)看符号图例朗诵儿歌,巩固对符号含义的认识。
5.引导幼儿看图例替换儿歌中的圆形物体,尝试仿编儿歌。
(1)幼儿说说圆形的物体,教师出示或画出该物体的简笔画图片,替换原有儿歌图标上的圆形物体,每五个组成一首新的儿歌。
(2)看着图例一起朗诵新编的儿歌,共同体验仿编儿歌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参加仿编活动。
6.引导幼儿回家寻找圆形的物品,继续仿编儿歌,激发仿编的兴趣。
延伸活动:
1.到教室外找圆形的物品,续编到《圆圆歌》中。
2.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续编《圆圆歌》或者《方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