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行为观察记录表(10月 颜静娟)
发布时间:2021-10-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颜静娟

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小兔拔萝卜      班级:小二班     观察者:颜静娟  

 

观察时间:20211011 上午1003

观察地点:小二班表演区

观察对象:王梓桓、陆星吟

【游戏实录一】

“兔妈妈出门时对小兔们说了什么?大灰狼第一次来是怎么做的?兔妈妈是怎么敲门的,唱了什么?兔妈妈回来了,小兔们是怎么做的?大灰狼第二次来是怎么学兔妈妈敲门唱歌的?小兔们没有给大灰狼开门,想了什么办法赶走大灰狼?”。王梓桓“你们要好好看着家,妈妈回来才能打开门,别的谁来也不开陆星吟“小兔子们用门将大灰狼的大尾巴夹断了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在老师的问题下复述掌握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当教师提出扮演大灰狼,陆星吟扮演兔妈妈时,幼儿分成三组扮演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当我扮演大灰狼去敲小兔子的门时,他们都紧紧地推着门,不肯开,像是自己真的成了童话故事里的小兔子,真的有大灰狼来敲门一样。表演结束后,及时把故事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宝宝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敲门,说是你妈妈的朋友,你会怎么样?   

【分析思考一】

   在这次活动中,在老师参与表演角色,通过形象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表演,激发了幼儿表演的积极性,但是孩子们对于扮演自己的角色意识不强,自己是长耳朵兔子还是短尾巴、红眼睛兔子不明确,可能是头饰区分不大,在下次的游戏准备适当增加道具,短尾巴兔子增加一条小尾巴,红眼睛兔子增加胸饰。

 

观察时间:20211018 上午1002

观察地点:小二班表演区

观察对象:陆星吟、刘梓陌、王梓桓、欧昊霖、丁可馤

【游戏实录二】

游戏开始了,提问:“今天,你要扮演《小兔乖乖》故事中的哪个角色?”陆星吟“我要扮演小兔子”“你想演哪只小兔子呀?是长耳朵?短尾巴还是红眼睛呀?”陆星吟看了看老师,并没有回答。刘梓陌说:“我想要扮演兔妈妈,我喜欢兔妈妈”“那你知道兔妈妈要说什么对话吗?你记住了吗?”刘梓陌说:“兔妈妈说,我要去拔萝卜,你们要好好看着家,谁来敲门都不开!”

表演开始了,幼儿用轻、重、粗、细等不同的声音模仿了兔宝宝、兔妈妈、大灰狼等角色的特征。可是不一会儿王梓桓和欧昊霖吵了起来,原来他们俩抢着当大灰狼,这时要引导他们进行角色的分配,提出一人当一会儿大灰狼,也可以两个人一起当,表演一遍玩以后,出乎老师预料的竟没有女孩子愿意当兔妈妈,大家都想当小兔子,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丁可馤也乐意地扮演了兔妈妈,完整地表演故事一遍,但还有个别的幼儿没有参与表演游戏,一直在当观众。

【分析思考二】

孩子们对“小兔乖乖”这个故事很喜欢,大部分孩子喜欢扮演小兔子,调皮的男孩子喜欢扮演大灰狼,喜欢模仿大灰狼唱歌和走的动作,而不喜欢扮演兔妈妈,这与老师预想的有出入,这可能与兔妈妈的对话较多有关系,女孩子相对胆小,不敢独立表演,在下次游戏中可多请一些孩子共同表演同一个角色,一起上台表演,锻炼其胆量,对于一些不愿意加入到表演活动中的幼儿教师要进一步鼓励指导,和他们一起游戏。

观察时间:20211026 上午1003

观察地点:小二班表演区

观察对象:缪润希、朱唐安、席淼灵

【观察实录三】

今天的表演游戏采取的表演形式还是平行游戏,将幼儿分成二大组,一一上台表演,提出表演要求:比比谁演得最棒、要求“演员”大胆、认真表演;“观众”安静观看。在第一组表演的时候,缪润希“兔妈妈要说呀:妈妈要到地里去拔萝卜,你们好好看家……”朱唐安“大灰狼赶紧躲到树后面”“兔妈妈要亲亲小兔子”“大灰狼要说:我有办法了,我有办法了”,看表演的几个能力强的孩子忍不住会提醒台上表演的孩子应该怎样表演。在表演的席淼灵却是有点磨磨蹭蹭,搞不清楚表演的顺序,也不知道自己表演角色的对话,只好拉着她的手,与她一起说对话、做动作,扮演兔妈妈的朱唐安带了一个头巾,扮演起兔妈妈有模有样:“孩子们,妈妈要去拔萝卜,你们好好看着家,把门关得紧紧的,谁来也不开……”      

分析思考三

从本次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已能熟练掌握故事中的对话,角色出场的顺序,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观看表演的孩子能提醒表演的孩子说出角色的对话、做出角色的动作,说明孩子观看专注力集中,对故事情节、角色出场、动作表现还是掌握较好。当然,这种提醒会影响表演幼儿的情绪,老师还是及时地加以制止,教育孩子安静礼貌地观看别人表演,等表演完再指出。今天大部分幼儿都抢着要上台表演,但也有的少数孩子(如席淼灵)上来了以后就一言不发,需要别的孩子来带动,不过他们能大胆上台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同伴的表演中学到了一些表演技巧,相信在下次游戏中就能克服胆怯的心理。没有参加表演的孩子开始学会安静地欣赏同伴的表演,时而也会提醒角色赶快出场,看完演出还会主动鼓掌给同伴鼓励。

 

【回应策略】

1.表演角色的调整

在进行表演游戏时,一个故事中的所有角色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完全符合幼儿心中的角色设定。此时,教师在角色上应该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减少。众所周知,在《小兔乖乖》这个故事中,有兔宝宝、兔妈妈、大灰狼这几个主要角色,而兔妈妈作为其中一个很厉害的角色,肯定会有很多小班幼儿争先恐后的报名,也会有幼儿认为兔妈妈一定得由女生来扮演,那对于男孩子来说,可能就会存在不服气的心理,觉得不公平。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这时候对角色进行增加,增加一个兔爸爸的角色,这样就男女平等了。至于到底是哪个幼儿来扮演哪个角色,老师可以通过幼儿的毛遂自荐,也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等多种方法决定。这种角色的调整可以无形中化解幼儿心中的烦恼,实现“双赢”的局面。

2.表演故事人物对话的改动

在表演时,有些幼儿的对话过于冗长,难以牢牢记住;相反,也有幼儿的台词太过简单,导致在进行完自己的表演时就懈怠表演。这两种无论哪一种情况的发生,都会对表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来让观看表演的观众得不到很好的享受,二来也会影响其他正在表演幼儿的情绪,影响发挥。教师在这时就应该对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做出适当的改动。

例如,在本次的表演故事《小兔乖乖》中,兔子妈妈对孩子说去森林里采蘑菇时,兔子妈妈的台词较少,在这个场景就可以增加兔子妈妈和兔子宝宝的对话。兔子妈妈可以在这时候对孩子说在妈妈不在的时候,你们不要随随便便就给陌生人开门,可以通过门缝看看是谁,如果他有很紧急的事情的时候,就告诉他,需要等妈妈回来才能做决定,让他等着妈妈。这样的一系列安全意识教育理念,平时在课堂上或者在家中,相信老师和家长都嘱咐过很多次,但是过于枯燥的语言终究是苍白无力的。但是现在,老师就可以很好地通过《小兔乖乖》这个故事来表达,增加幼儿从小的安全意识。

故事人物语言对话的增多,在小班幼儿生动形象的演绎下,增加了许多趣味性,也使得小班幼儿的表演更加富有感染力,提高了幼儿们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幼儿自己,更加彰显了幼儿自身的主导地位。

3.故事情节的增加

通常意义上的“表演”,就是把故事情节表现出来,这在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也不例外。因为故事的趣味性,所以幼儿们才想要通过表演的这个方式将故事情景展示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在幼儿进行表演时,由于幼儿本身丰富的想象能力,可以在多方面发现故事情节不同的表现手法,或者在某些场景中增加情节,以此丰富故事情节,深入刻画故事人物。

比如在《小兔乖乖》中,兔子妈妈对她的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好好在家待着,妈妈去给你们到森林里采蘑菇吃。”这个情节多次演绎之后,小班幼儿就会知道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大灰狼就要出场了,这样没有任何悬念,不能够激起小班幼儿观看的浓厚兴趣,老师可以在此听取幼儿的意见,对故事情节进行增加。在大灰狼到来之前,即是兔子妈妈离开家去森林采蘑菇的时候,这时候兔子宝宝闲在家中,就可以适当增加兔子宝宝的情节。有的兔子宝宝在家中给兔子爸爸和兔子妈妈洗衣服有的在煮饭,等待爸爸妈妈的归来有的在打扫卫生……兔子宝宝的这些小举动可以减轻兔子爸爸和兔子妈妈的生活压力,让他们在回到家时能够轻松一些。这个举措也是在告诉幼儿们,在家里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此减轻爸爸妈妈下班后的负担,相信家长会感到欣慰许多。这些情节在老师和幼儿的共同合作下被演绎出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孩子成果被认可的自豪感,满足了孩子的表演欲望,同时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