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资料(11月 王群)
发布时间:2021-12-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群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融合教育环境下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的实践研究

推荐人

王群

推荐时间

2021.11.19

文献题目

幼儿园中的特别儿童(自闭症)的行为分辩

 

文献来源

http://{域名已经过期}/yjll/article/id/40134.htm

 作为一名服务于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心理医生,我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心理咨询室里接待一些有“心理需要”的儿童和家长,他们往往是被幼儿园建议去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以帮助儿童解决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有趣的是,每当我去幼儿园参观学习,总有一些幼儿教师喜欢与我讨论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者直接让我去某个班级观察一些儿童,帮助她们“诊断”这些儿童是否有某种心理问题。对于很多幼儿教师来说,她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大的一个困难是,如何分辨某些儿童的“特别表现”是心理问题还是发展问题。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系统第四版)中对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并作出了相应的分类,主要包括情绪障碍、发育障碍、分裂行为障碍和饮食与习惯障碍。来自国外临床的数据表明,儿童也会有抑郁、焦虑和强迫行为。这些行为偏离了社会对同龄儿童的正常期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发展和日常生活,使得自己或他人感到痛苦。尽管如此,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儿童期障碍与正常之间的区分仅仅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换句话说,在正常与不正常之间仅仅是量的而不是质的区别。事实上,DSM一工V列举的儿童期障碍行为与正常儿童的行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些问题的轻微表现同样会出现在一些自我调适较好的儿童身上。例如,一些幼儿会偶尔发脾气,但我们不认为这就是心理障碍。然而,如果幼儿频繁地发脾气,或者在特殊情况下发脾气,又或者长时间地发脾气,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预示着心理障碍产生了。

因此,在对儿童期障碍进行诊断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对于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因此,要注意区分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暂时的发展性问题;

②儿童期问题并不像成人问题那样具有预示性,儿童可能会在短期内发生显著的改变;

③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相反可能会通过破坏性的行为间接表达悲伤,这需要教师采用更适合儿童表达的方式来进行评估;

④儿童的问题经常会针对特定的情境表现出特异性,在评估时应综合考虑儿童所处的各种环境。从系统论上讲,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是个体问题,而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各种关系问题的缩影,只不过以症状的形式呈现在儿童身上而已。

一个叫岩岩的小朋友,今年3.5岁,在幼儿园小班,入园已经半年多了。根据带班教师反映,岩岩在幼儿园里经常反复地问同一类型的问题,并且喜欢用问句的形式跟别人交流,比如他会问老师“你喜欢苹果吗”,实际上他想表达的是“岩岩喜欢苹果”。他的行为有些刻板,总是固定在几个模式中。岩岩经常不能明白老师的指令,不能集中精力跟小朋友一起游戏,常常自己在角落里玩自己感兴趣的固定的玩具。带班教师觉得岩岩有些与众不同,但又不理解他到底是什么问题,于是求助心理老师。 

在带班教师的陪伴下,岩岩在游戏室进行了1小时左右的个体箱庭游戏,心理老师发现,岩岩呈现出诸多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对沙子表现出特有的兴趣,但玩沙的方式单一而重复,将沙子装入小桶里,装满后倒出,如此反复。与此同时,嘴里反复念叨“沙子装在哪里呀?”、“沙子装满啦……”等单一的语句,整个过程不与心理老师有任何交流,也没有眼神的对视,对心理老师的言语指示也没有任何反应。

游戏结束后,心理老师与岩岩的母亲进一步交流,发现岩岩每天放学后必须围着幼儿园的大楼转3圈,然后去二楼的洗手间上厕所,再看看其他小朋友是否都走了,大门是否已经锁好了,才能离开。在家里,岩岩只喜欢某部固定的动画片的某一集或某个情节。详细了解岩岩的成长史后发现,岩岩从1岁多就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刻板性,出门只看空调,且必须看,否则就哭闹。2岁后经常用问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不清你我他。从小到现在,岩岩与父母之间也很少交流,说话时不看别人的眼睛。

经过搜集以上信息后,心理老师初步评估岩岩有自闭症倾向。自闭症是一种在儿童初期出现的障碍,病因复杂,与基因畸变有关,也呈现出部分脑异常,其发病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男女发病比例为4:1,患儿常伴有社交困难、沟通缺乏、活动刻板及兴趣狭窄等一系列问题。相对于其他自闭症儿童来说,岩岩的语言能力比较好,说话快且清楚,但语法单一。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为刻板,兴趣狭窄,社交能力差。

在幼儿园中,如果儿童出现以下行为,那么教师要警惕幼儿可能患有自闭症:

①发脾气;

②多动;

③不合作及叛逆;

④不善于玩玩具;

⑤重复某些例常工作或者看同样的电视节目;

⑥踮起脚尖走路;

⑦对玩具有异常的眷恋;

⑧将物品排成直线;

⑨对某些质感或声音过度敏感;

⑩作出奇怪的动作,如撞击头部或拍动手臂。

同时,还要留意儿童是否出现以下问题:

①在别人呼叫他的名字时没反应;

②不能表达自己的需要;

③语速缓慢;

④不遵照指示;

⑤有时似乎听不到声音;

⑥有时对某种声音有反应,其他时间似乎听觉不灵;

⑦不会听指令指物或挥手告别;

⑧以前会说几个词汇,慢慢语言退化。

一般来说,发育正常的孩子能够融入其他孩子和成人的社交圈子,如果幼儿在社交中出现以下症状,也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警惕:   

①不以微笑方式打招呼;

②喜欢一个人玩耍;

③喜欢一个人做事;

④非常独立;

⑤不善于眼神交流;

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⑦不理会别人;

⑧对其他的孩子不感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才有可能做出自闭症谱系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出现严重的语言丧失或社交丧失时,需要教师和家长及时求助于心理机构。但并不是所有有语言问题和社交问题的幼儿都是自闭症,也有可能是选择性缄默、社交回避等其他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幼儿异常行为的诊断要在全面了解其成长及家庭背景的基础上,来评估异常行为是对特定环境的反应,还是普适性的表现。相对于发展性问题来说,幼儿的心理问题通常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反复性、时间上的持续性,并且造成幼儿及其交往人员的痛苦或社会功能损伤。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教师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智力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异常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儿童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牢记一点:所有的儿童都具有成长的无限潜力,在“诊断”之后还要“去诊断”,不能给幼儿贴标签——用“心理问题”来看待幼儿的所有行为,而要给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成长空间和心理氛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