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戏剧活动《小鸡,你好》反思(颜静娟)
发布时间:2022-01-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颜静娟

班戏剧主题《小鸡,你好》活动反思

颜静娟  

一、活动回眸:

本主题来源于一首歌曲——《小鸡出壳》,这首歌曲中的歌词通俗易懂,幼儿从中了解到了小鸡出壳时憨态可掬的样子,并跟着学了起来:“小鸡宝宝要出壳,它要怎么做?小脚蹬一蹬,屁股顶一顶,翅膀甩一甩……”律动节奏的明快,幼儿易于用动作来表现,这就成为了我们进行戏剧创作的素材。

同时,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之间对话也引起了我们老师的关注:“小鸡是鸡妈妈生的”;“小鸡的羽毛是黄色的”;“小鸡长大了就会生下鸡蛋,我每天都吃”;“不是,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出来的”;“小鸡长大后都是母鸡么”……小鸡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家禽,但幼儿对小鸡的认知仅是感性经验,小鸡生长过程、小鸡的习性等知识并不了解。一只小鸡是一个谜,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于是我们追随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和他们一起走进小鸡的世界,开始了一段精彩纷呈的探索之旅……

此外,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有关小鸡以及戏剧活动的相关经验比较缺乏,因此需要教师提供相关的经验支撑。所,在本主题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游戏化、趣味性的情境或利用日常生活活动,让幼儿有机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和探索小鸡的主要特征,支持和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小鸡的特征。

二、活动反思: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完整地表演整个故事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们把这部剧改编成哑剧表演。哑剧表演是多种表演中的的一种,它也是小朋友未曾接触的领域。我们在编剧时,选取小朋友已经有生活经验的“小鸡出壳”为题材,让幼儿来尝试哑剧表演,内容的熟悉可以为小朋友的哑剧表演减少难度,同时会使幼儿的表演更丰富,而老师在让小朋友尝试哑剧表演时,运用循序渐进的策略,可以让小朋友感受到哑剧表演的成功与快乐。

1.形式新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小鸡出壳》中的故事是孩子可以理解的,虽然控制自己的言语,用动作、表情等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充满了刺激。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是那样的积极主动,完全沉人故事的情境中。  

2.编演开放。  

活动开始的即兴表演,完全处于游戏状态,简单的手势动作师幼心知肚明,配合默契;活动过程中,除了第一组动作随音乐做用力拉出手和脚以及使劲抬屁股的动作以外,其余的每一个动作都由幼儿自己的创编。老师的提示语都是开放式的,如:小鸡是怎样撞破蛋壳的?小鸡出壳后会做那些动作?……  

正是因为所有动作的都是幼儿自创的,因此无论是自己表演、和一个同伴配合或是大家一起合作,都没有要求完全一致,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音乐,在音乐中自由享受与创造。  

3.教学无痕。  

所谓教学无痕就是“将教学置于痕的状态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本着以幼儿自主表达为主,幼儿模仿学习为辅的原则,以淘气猫的角色贯穿始终,让幼儿完全沉浸在忘我的游戏情境中,自由感受与体验、自主创造与表达。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赏识每位幼儿,及时鼓励每一个幼儿与众不同的动作与表情,与孩子共同表演,成为孩子游戏的玩伴,在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之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活动调整与改进: 

在此次哑剧表演中,老师引导小朋友进行哑剧表演时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哑剧,同时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也使小朋友在表演时能夸张一些,每个小朋友都参与了哑剧表演,他们既当观众,也当演员,培养了幼儿的主体性,小朋友更是在表演中收获了自信与快乐。

幼儿之间互相比较熟悉了,开始有一起玩的愿望,老师抓住机会,强化他们的这种合作趋势。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帮助幼儿协商、解决发生的问题,保证幼儿活动正常开展。培养幼儿分享精神。由于幼儿年龄小,角色意识很弱,再加上他们注意力易分散,活动时常常会忘了自己的角色而犯一些小小的错误。因此,不能过分强调动作的逼真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