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主题:走进西游 班级:大二班 观察者:束佳
观察时间:2021年3月2日 上午10:25
观察地点:教室表演区
观察对象:王訾、周墨、王忆强
【游戏实录一】
我们的主题换上了孩子们喜爱的“西游记”。我早早就在我们教室门口换上了用蓝色纱帘做成的“瀑布”,并在活动中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小瑾说:“这是超市的门帘。”一下子,昊昊、倩倩等几名幼儿笑道:“哈哈,我们这里变超市喽!”当我切入主题,让孩子们听“美猴王”的水帘洞的故事后,因为很多小朋友看过《西游记》,所以孩子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纷纷加以讨论和补充。为了让他们感受小猴子进出水帘洞的兴奋,我让他们扮成猴子尝试着进出,他们高兴地钻出“水帘洞”,又钻了进来。可是,我们的“水帘洞”里什么也没有。于是,孩子们开始动手进行布置:先去户外捡了许多枯枝树叶、松果等,接着分组商量做“桥”、“水果”、“花草”等。只见很多小朋友都分组做着花草,又做得不同:思雨将一大块卡纸当成草坪,在上面做出有立体感的花草;小磊等许多小朋友则用现成的积木粘上松果……慧慧等几人将区角中的圆桌、圆凳当做石桌、石凳;小蝶则将老师的大椅子铺上布,成了美猴王的椅子……水帘洞做成了,接着孩子们还一起制作了头饰,孩子们高兴极了。
【分析思考一】
《西游记》是我国的一部名著,将之拍成电影深受成人的喜爱,将之拍成动画片,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对他们来说早已不陌生。听了故事以后,孩子们又重新激起了对孙悟空的喜爱,对活动室改为水帘洞而感到好奇和兴奋。因此,不管能力强的和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幼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做了起来。虽然孩子的东西非常粗糙,但孩子们又激起了“西游记热”。
观察时间:2021年3月10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教室表演区
观察对象:王訾、周墨、王忆强、徐钰涵、周思超
【游戏实录二】
今天又到了走进西游的表演时刻了。墨墨进到表演区之后就开始找关于《西游记》故事里人物的头饰,但有一部分有一些损坏不能再进行游戏,于是他就用胶布将玩具进行整理和修补。当时在寻找头饰时孩子们没有找到猪八戒的头饰,找到了两个孙悟空的头饰,他们对于没有猪八戒这个形象没有太多的好感,感觉又胖又懒而且偷奸耍滑,对于孙悟空这个角色他们都觉着他很厉害,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而且还能打妖怪,保护师傅。两个小朋友都带上了孙悟空的头饰,怎么会有两个孙悟空呢,这怎么办呀?周思超说:“我是师傅,你们两个肯定有一个是假的,我要念紧箍咒的咒语了。”两个孙悟空都非常的聪明,同时抱着头倒在地上打滚。他们两都头疼这可怎么办呀?师傅感觉非常的为难。既然一念咒语你们都头疼,那我得想个其他的办法,师傅又想到孙悟空是一个急性子,让我来试试看谁容易生气一些,于是师傅就指着两个孙悟空说:“你是假的孙悟空,你不是真的。”这时候一个孙悟空没有太大的反应,一个孙悟空举起来手脸上出现愤怒的表情,唐僧初步的可以确定那个是真的孙悟空了。
【分析思考二】
在此之前孩子们并没有看过《西游记》中真假孙悟空的片段,当出现两个孙悟空时反而出现了他们的游戏契机,通过他们所知道的孙悟空的本领来进行完整真假孙悟空,在验证的过程中,真假孙悟空都在积极的表现自己,真的孙悟空更是展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来得到师傅的肯定。其实在活动的开始孩子们并没有提前说好谁是真的孙悟空谁是假的,真的孙悟空角色是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产生的。
【回应策略】
1.与环境对话,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利用环境影响幼儿。”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把戏剧文化融入墙面装饰、材料摆放中去,让幼儿在环境的耳濡目染中获得对戏剧最直接的体验。环境创设比较灵活,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创设,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获得最直观的体验,那么他们对戏剧无论是服装、头饰等都有了更多方面的了解,以地方戏剧为主题的环境创设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新鲜感,也有助于激起他们对戏剧的兴趣。
2.注重引导,为幼儿戏剧表演搭建展示平台
实践探索表明,幼儿的创意戏剧表演需要音乐、舞蹈等元素的参与,才能更好地渲染气氛,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表演的前期准备。教师应该在戏剧表演前找出多种风格区别较为明显的音乐,引导孩子通过倾听、比较、讨论等方式来为不同的故事情节、角色行为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其次,对故事的理解也十分重要,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幼儿的创意戏剧表演才有现实可能性,因此教师要带领孩子们读故事,只有在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主题,深化对故事角色和情节的认识,进而将绘本中的情感迁移到自己的表演行为之中。
3.适时介入,为幼儿游戏提供支持与保障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需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如果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