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我班孩子们特别喜欢恐龙,一次,有个小朋友带了个恐龙玩具到幼儿园,大家一下子就围在一起讨论起恐龙来,还把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大家分享:“我在恐龙谷园看到过恐龙的骨架,高高的。”“现在已经没有恐龙了。”“恐龙是火山爆发消灭的。”……稚拙的话语从小班孩子的口中传出,让我们意识到恐龙主题活动并不是大班孩子的专利,《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孩子们讨论的恐龙话题成为探索的焦点,我们由此产生了在小班开展恐龙主题活动的计划,并预设了活动框架,为幼儿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
恐龙对幼儿有特殊的吸引力,特别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和恐龙做朋友”这一主题,将带领幼儿走入神秘的恐龙世界,探索恐龙的秘密。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恐龙的关爱,建造恐龙乐园;迷上恐龙故事,续编恐龙故事;深刻体会环境、动物、人类之间的关系,萌发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从书籍、画报、电脑等媒介探索、整理有关恐龙的资料,从中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并运用生活中的多种材料或废品,制作恐龙,布置恐龙乐园。“恐龙乐园”主题活动的进行,不仅呈现孩子在园的学习与活动情况,还反映出师幼合作、幼幼合作、家园合作不开割分的密切关系,相信孩子们通过参与活动,学会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社会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大大的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也得到全方位发展。让我们一起成为恐龙探险队的一员,走进奇幻又有趣的恐龙世界吧!
二、课程目标:
1.对恐龙产生好奇,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故事、音乐等活动扩展对恐龙的认识,会观察恐龙的种类,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习性等。
2.通过活动,对恐龙有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幼儿探索精神,会用美术工具表现恐龙世界。
3.通过阅读相关恐龙绘本故事,能大胆的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来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4.培养幼儿对恐龙的兴趣,萌发幼儿喜爱恐龙的情感。
三、课程框架:
四、课程实施:
分享一刻
有这么多的恐龙玩具,先让下小朋友们互相熟悉一下,跟恐龙交个朋友,瞧一瞧、摸一摸、说一说,小朋友们都看的眼花缭乱,看他们玩的多开心,在恐龙旁边久久都不愿离开。
共情一刻
带来的恐龙绘本也要仔细看看,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恐龙。
我们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可以讲给老师听,也可以讲给同伴听……于是自主开启了班级的全民阅读之旅。看,这是孩子们绘本分享的温情一刻。
幼儿:这是有霸王龙。
幼儿:老师这个是翼龙。
幼儿:老师这个龙会喷火的,是喷火龙。
讲述一刻
在班级的小喇叭故事会上,老师播放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绘本故事,激起了孩子们的讲述欲望,于是开启了花样式故事讲述。有在班里讲述故事的;也有在走班时讲述故事的;更有在区域活动时在木偶剧场里讲述故事的。在深度理解、欣赏和讲述故事中,绘本故事深入人心,孩子们的讲述能力以及语言能力快速发展,自信心也不断提升。
暖心の一幕
孩子们对于恐龙的热忱度极高,他们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于是在我们班陆续出现了区角中恐龙的故事……
※恐龙贴画
恐龙贴画让小朋友们了解了恐龙的外形特征,彩色碎纸片和彩泥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在孩子们的手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恐龙。在一点点的粘贴中,小朋友们也发现不同的恐龙它们的外形特征也是不一样的,翼龙有像小鸟一样的翅膀、梁龙有像长颈鹿一样的脖子、还有像铠甲一样的剑龙……
※恐龙拼一拼
恐龙拼一拼,在恐龙拼图中小朋友对于恐龙的身体结构又了更深刻的认识~恐龙也跟其它的小动物一样,是由脑袋、脖子、前肢、后肢、尾巴组成,在一次次的拼图中,孩子们对于不同恐龙的身体结构有不同的认识。
※恐龙化石大探索
恐龙是怎么消失的呢?我们又是怎么发现恐龙的呢?
于是我们让小朋友们观看了科学家考古的视频!没想到孩子们对于“恐龙化石”有了很大的兴趣,看着考古家们敲敲打打的过程,不惊感叹“我好想挖恐龙化石呀!”“老师,我们能不能挖一下化石呀?”
对于孩子们的请求,老师给孩子们偷偷的准备了“恐龙化石”,满足孩子们的小愿望,让孩子们挖一挖、敲一敲~
当恐龙遇上戏剧——演员的确定
一、幼儿的理想角色
不管是在欣赏故事视频《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时,还是在翻阅绘本连环画时,幼儿都会不自觉地表达出对某一个角色的喜爱,可以看出,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有了想演的角色。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我想演的角色”的小调查来进行绘本中角色的竞选。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每一个幼儿的想法,调查结果如下图。
通过竞演、投票,最终确定了角色的扮演人。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大胆尝试多种角色,创编自己所要扮演的“恐龙”的动作、身体特征和声音,进行有准备的竞演。在这过程中,加深了幼儿对于恐龙的了解,同时也是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
二、游戏感受角色的声音与动作
对角色的认识,还体现在感受角色的声音与动作上。霸王龙会是什么样的声音和动作?甲龙又是什么样的声音和动作?这可难不倒他们。从进入戏剧主题开始,幼儿就在模仿他们喜爱的角色,还生成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你演我猜。这个游戏有两个版本——动作版和声音版。动作版是通过表演一个动作来猜是哪一个角色,声音版则是通过模仿一个声音来猜是哪一个角色。相对于声音版,动作版简单一点。游戏中,幼儿非常地投入,时而仰头吼叫,时而瞪大眼睛很害怕,都只为表现好一个动作,让别人能够一下子就猜出来。通过各种动作的表现,故事中恐龙的形象一下子就变得立体、生动起来,幼儿更加走近了故事中恐龙们的角色,也对表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声音版的“你演我猜”中,幼儿总是猜不准。问题出在哪里呢?
玥玥:霸王龙的声音是低沉的,刚刚讲的时候没有变声,就听着不像了。
牛牛:小甲龙的声音是有点尖的,如果能讲得慢一点,再拖一点音那就更像了。
钰杰:吉兰泰龙说话总是不紧不慢的,刚刚讲得有点急了,所以我们没有猜出来。
经过讨论,幼儿总结了这个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一是没有抓住声音的特点,二是没有掌握说话的节奏。每个角色的声音特点和讲话节奏都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是与动物形象相吻合的。好在《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有影视作品,幼儿反复观看,模仿学习每一个角色的的声音特点和说话节奏。虽然最终幼儿呈现出来的并不一定是完美的声音,但一定是最认真的声音。
在游戏的情境中,兴趣驱动着幼儿不断地去探索如何塑造角色的声音和动作。当幼儿有困难的时候,教师敏锐地察觉问题所在,并提供支持,让幼儿重燃对角色塑造的兴趣。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幼儿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中进行讨论。
当恐龙遇上戏剧——道具的制作
道具在戏剧演出中和表演直接相关,起着帮助演员表演的作用,是演员活动的支点。在正式制作道具之前,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需要哪些道具呢?幼儿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再给小甲龙做一棵红果子树吧!”“好吧。”那我们做红果子树的材料用什么做呢?
曦曦:我觉得树上的红果子可以用彩色黏土捏出○来。
乐乐:对的,搓好了圆黏在树上。
月月:那我们还得在做几棵大树放在舞台上。
德德:还可以用红色手工纸搓小球球当红果子。
悠悠:美工区的彩色毛球球可不可以做红果子呢。
幼儿越说越多,老师在一旁听得也觉得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将做好的红果果固定在大树上呢?杰伦说:“毛毛球我们可以用胶棒贴上去啊。”杰杰回答说:“毛毛球用胶棒贴不上。”涵涵说:“那我们就用红色手工纸搓的球球用胶棒贴上去。”多多说:“不行,手工纸太硬了,搓出来的红果果造型不逼真,用胶棒贴上去了也粘不住。”
顿时,大家变得鸦雀无声了。突然,顺顺的一个提议打破了沉默,“咦,我们可以用上次老师给我们用的皱纹纸吗?”大家都一致同意顺顺的想法。大家开始在美工区里寻找皱纹纸,“这个皱纹纸用来做红果果一定好,可是颜色好像不对。”顺顺看了一眼手上的皱纹纸,是黄色、紫色的……,而红果子树的果子是红色的,确实不对。他就又去找红色皱纹纸,但和同伴一起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于是他就向教师求助。在教师的帮助下,顺顺终于在美工区的材料柜里找到了红色的皱纹纸。
红果子大树做好了,那我们应该把它摆放在舞台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呢?小朋友们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菲菲:我们可以把大树摆在舞台最中央。
乐乐:这样不可以,如果这样就会挡住小朋友的表演的。
涛涛:那我们把红果子树摆在舞台的最前面。
顺顺:不好,这样会看不见我们表演的。
教师:大家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摆法吗?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大家一致决定还是将红果子大树摆在舞台的一侧比较好。
幼儿对于做红果子大树都有自己的建议,他们在不断地讨论碰撞中寻找到了更好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寻找、制作,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当教师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会及时提供适宜的支持,促进活动更深层次发展。
关于恐龙秘密的探究,还在随着孩子们的兴趣和发现继续进行着。
在这个过程中,从前期的恐龙的秘密,到制作一系列的道具,对于恐龙孩子们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未知的世界里能够跟着孩子们一起探索、发现,看着孩子们沉浸其中,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发现,一起成长。孩子们的观察和兴趣在于教师要关注、倾听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每一个课程的开始和发展取决于孩子的探索,有关于恐龙的探究我们会继续开展,找寻适合孩子的点进行延伸和拓展。
在陪伴孩子们探究活动中,我们也在不断猜测、搜索、验证,孩子们在丰富经验的过程中,也是积累知识的时候。我们和孩子更像是一同游戏、探索的伙伴,期待我们更有趣的发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