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我知道——常州市广化幼儿园戏剧教育特色文化活动方案(束佳)
发布时间:2019-12-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虹乔

活动时间:2019年12月23日上午9:00-10:30 

活动地点:大一班教室

参与对象:大一班全体幼儿 

活动背景:

今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在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除了祭天祭祖外,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苏州至今有“冬至大如年”的习俗,“圆夜饭”不仅丰盛,每道菜名更是有寓意。

但现在不是每个中国的小孩都知道冬至节的。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一些隆重温馨,丰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习俗正在被人们淡忘和简化。幼儿园通过开展冬至相关主题活动,可以进一步让孩子了解了中国的传统习俗。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初步了解冬至节的习俗。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准备:

1.准备冬至相关图片

2.视频《冬至的由来》。

活动过程:

一、冬至我知道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冬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冬去春来转换的标志。相传,周太王后裔泰伯、仲雍奔吴建立吴国后,也承继了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首,也就是今人俗称的“过年”,后虽改夏历,但冬至“过年”的旧俗一直流传至今。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冬至要吃馄饨的说法吗?冬至吃馄饨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也是源于汉朝,相传那时候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北京地区的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为最初制成馄饨那天是在冬至,所以留下冬至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

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二、介绍搓汤圆的方法。

1.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汤圆营养丰富,容易消化,老少皆宜。

2.传“汤圆”——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馅料进行制作。

  1. 说一说,演一演

    1.戏剧表演:我们来包饺子

    幼儿分别扮演厨师、饺子里的食材角色动作(各种蔬菜、肉类、其它自定配料),在说说、玩玩、演演的过程中体验戏剧表演的乐趣。

    2.儿歌朗诵:冬至九九歌

    师: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念一念并演一演吧!

    儿歌:冬至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活动掠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