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小青蛙卖泥塘 班级:大三班 观察者:邵冰青
观察时间:2020年5月20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走廊表演区
观察对象:金珂、张祝晗、彭欣悦
【游戏实录一】
金珂小青蛙说:“我是一只可爱的青蛙,我想把这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卖泥塘嘞,卖泥塘!卖泥塘嘞,卖泥塘!大家快来买泥塘吧!”接下来是张欣怡等一群老牛出场,她不说话,呆呆的站着,手指池塘,双手摇摇并向前方摊开表示没人来买池塘。
天鹅出场时,张祝晗和彭欣悦吵了起来。“我想当天鹅!”“我也想当天鹅!”“这个天鹅的翅膀是我家带过来的!”“这里的东西是大家的。”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个不停,最后杨帆来告诉我她们的行为。
第一组上场了。“小青蛙”杨帆大摇大摆地出场了。他不想在糟糕的泥塘住下去,大声吆喝着“卖泥塘”。憨厚的老牛、文静的野鸭、活泼的小鸟、漂亮的蝴蝶、可爱的小兔和淘气的小猴一一出场。但是出场时小演员却不见了,吴昕语连忙在教室寻找,结果在角落找到了玩积木的淘气的小猴。
【分析思考一】
于游戏过程缺少必要的程序,幼儿也就失去了游戏的“支架”,不知道各时间段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也就很难看到幼儿认真准备、装扮和身临其境的表演。有的时候,幼儿虽然也有一脸的喜悦,却不是来自表演的体验,而是来自违规嬉戏或恶作剧的快感。多数幼儿园表演游戏均存在道具匮乏、数量不足、单一的问题。幼儿表演时缺乏必要的装扮,造成幼儿表演时角色感或角色意识不强,经常是表演草草而过,降低了表演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经过思考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本次戏剧活动要做以下调整:
1.游戏的要求要提清楚,如第一、请幼儿五个人一组自由组合好后坐下来,进行角色分配。角色分配后后要商量好游戏材料谁收谁放等。
2.增加同伴讨论的机会。当时教师在幼儿游戏后请同组游戏的幼儿坐在一起进行问题汇总这非常好,但没有给同组幼儿提供相互讨论与交流的时间,所以很多幼儿都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却没有机会说。
3.重点针对角色的动作表情进行有效指导,体会不同的角色,青蛙、老牛的心理。
观察时间:2020年5月28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走廊表演区
观察对象:周熙文、杨帆
【游戏实录二】
周熙文和杨帆在听这个青蛙卖泥塘的故事时,不时插嘴提问,“青草如何长满泥塘四周,如何用竹子接成水管,把水引到泥塘里?”他们和小伙伴们热烈讨论了起来,“可以撒一些草的种子。可以安装一些地下管道。”孩子们的讨论很激烈。“那,用什么东西来当下水管道呢?”,“可以从家里带一些水管” ,“可以用我们的管子积木来拼一个下水管道”。幼儿纷纷赞同这个好主意。
【分析思考二】
从刚才的片段中能够发现金珂、杨帆这两个孩子在游戏中属于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她们在同伴中是比较主见的,并能够和同伴之间进行商量与合作。在一开始的商量中可能她们对老师提供的这些队形图和动作图还没有意识到它的用处,在商量的过程中小舟首先注意到了图示,于是就建议了大家来参考,在大家的合作讨论下利用图示完成了音乐的简单编排,并进行了表演,在表演几遍以后还能够根据图示中的提示来进行不同队形以及动作的编排,丰富了表演的内容。老师在游戏中投放的这些图示能够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合作的空间进行创编表演的,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大班幼儿的表演能力相对还是比较弱,在表演游戏中他既不能从嬉戏性角色行为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也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没有教师的引导,幼儿的表演游戏很可能停留在嬉戏打闹状态,以后也难产生“演得更好”的要求和努力,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是表演游戏有续、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回应策略】
1.自主游戏,确立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戏剧的演员和观众都是孩子自己,人人都有可能扮演戏中的某一个角色,人人都会坐在下面看表演,这是幼儿戏剧很特别之处。而且演员与观众没有截然的界限,在演出中,常有幼儿与演员的互动、或幼儿直接参加表演,台上台下相互呼应,融为一体。
2.利用音乐,为表演增光添彩。
音乐和歌曲是敲开戏剧大门的好方法,戏剧中有的音乐作为背景可以帮助幼儿进入情境,营造氛围。有的音乐作为角色上场的“出场舞”,反应了角色的鲜明特征,又让小演员唱唱跳跳动起来,帮助演员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3.抓住契机,启发幼儿创新意识。
开发幼儿在戏剧表演的创新潜能过程中,我们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对他们的创新成果,哪怕是点点滴滴,哪怕是还很幼稚,也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戏剧表演是创新教育的其中一个媒介,但通过这个媒介,幼儿能够掌握创新的契机、激活创新的思维、捕捉创新的火花,更重要的是体验创新后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