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戏剧游戏《小兔乖乖》 班级:小一班 观察者:邵冰青
观察时间:2020年10月18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户外
观察对象:邱语彤、毛雨泽、王梓涛
【游戏实录一】
今天我们进行户外游戏的时候,我们给孩子玩了垫子,我们班的邱语彤小朋友和毛雨泽小朋友利用垫子当小白兔的家,玩起了小兔乖乖的游戏。第一次,邱语彤做兔宝宝,毛雨泽做兔爸爸,毛雨泽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爸爸要进来”。邱语彤就打开垫子,让毛雨泽小朋友进来了。一开始只有邱语彤和毛雨泽两个小朋友玩,慢慢的王梓涛小朋友也加入了他们的游戏,他们正在商量着谁扮演兔妈妈,谁扮演兔宝宝。
【分析思考一】
1.这是我们这周一学习的小兔乖乖的故事,当时上课时,我也让小朋友们扮演了这个故事,没想到孩子们能够把这个故事运用的游戏中来。这样让我思考的平时我们对待孩子要注意,因为孩子会模仿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会受到你的影响。
2.孩子通过玩垫子能够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游戏相结合。也可以通过游戏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游戏可以让他们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使他们从游戏中得到成长,收获快乐和知识。
观察时间:2020年10月19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走廊表演区
观察对象:邱语彤、毛雨泽、王梓涛
【游戏实录二】
“兔妈妈出门时对小兔们说了什么?大灰狼第一次来是怎么做的?兔妈妈是怎么敲门的,唱了什么?兔妈妈回来了,小兔们是怎么做的?大灰狼第二次来是怎么学兔妈妈敲门唱歌的?小兔们没有给大灰狼开门,想了什么办法赶走大灰狼?”在老师的提醒下,小朋友按部就班地表演着。只不过在表演时没有与同伴进行语言的交流。
【分析思考二】
孩子们对故事“小兔乖乖”的情节比较熟悉,知道故事中有几个角色,老师在讲述故事时孩子们能很专心地听着,呼应着,有的孩子还不时地做出开心、害怕的表情,听到兔妈妈回来一边敲门一边唱歌时,会高兴地唱起“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听到大灰狼来敲门时,会用粗粗的声调来表示;还会学小兔拒绝开门的歌声:“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但对角色的其它对话还不够熟悉,与故事“拔萝卜”一样,对故事的讲述部分不感兴趣,只对唱歌部分感兴趣。对故事中三只小兔的名字,只有王梓涛小朋友能说出三只小兔子的名字―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此外,孩子们还不善于表演,不会自己做出一些表演动作。在下次的游戏中,要让孩子掌握角色的其它对话,初步学会角色的一些表演动作和表情,还要注意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
【回应策略】
1.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中,不是简单地再现作品,而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喜好和社会经验进行表演,增减(自创)作品中的角色、情节、改变人物对话等等,每一次游戏都可以不同,是幼儿的创造性表现。
2.开展表演游戏需要每位幼儿去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他(她)可以是故事的讲述者、道具或海报的设计者、舞台的表演者等等,所有的这些角色都有对应的互动人群,这时候孩子就会产生责任感,并在此驱使下去努力完成任务。
3.帮助孩子出谋划策——如:“怎样可以在表演游戏中扮演更多的角色”、“小舞台上还可以放置什么物品吗?”、“舞台上怎样体现出四个季节的交替轮换呢?”……对于易被幼儿忽视的问题,我们会和他们一起商议与探讨。
4.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如:各种颜色的雪花片、各种色调的大块面布匹、大纸箱、亮色彩链、各种类型的仿真树叶等供幼儿装扮自己;借用桌椅、黑板、栅栏等物供幼儿自主搭建小舞台等。
在自然开放的教室气氛下,注重幼儿表演游戏经验重建的过程,通过肢体律动、简单流畅的对话等形式,带领幼儿去想象、反省、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经验,是我们老师追求的“前行方向”,也是带给幼儿的有益的成长经验,我们会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