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教育戏剧特色文化“围裙剧场”的实践研究(朱旻晨)
发布时间:2021-11-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旻晨

  

幼儿园教育戏剧特色文化“围裙剧场”的实践研究

执笔人:朱旻晨

  《指南》提出:要让幼儿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能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在人的天性中,就有对戏剧表演的向往。一直以来,我园就实施幼儿园教育戏剧特色文化过程中,尝试以围裙剧场为突破口,以围裙为媒介,打破传统幼儿表演模式、以幼儿熟悉的文学作品或故事,利用幼儿自身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等手段配合围裙口袋中的道具,创造性的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为幼儿的自主戏剧游戏提供支撑,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力与语言能力,让围裙剧场真正服务于幼儿的游戏中。

  一、享“裙”之益,让教育戏剧“活”起来

  1.以“裙”为媒,尽享自由演绎之乐

  围裙剧场又称“故事剧场”或“围裙故事”,是利用围裙布做故事背景,围裙中的口袋藏有故事的人物和贴布道具。围裙中的故事背景可以源自幼儿生活、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幼儿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绘画、剪贴创作出故事的人物角色、道具等,并将这些道具藏在围裙的口袋中。当进行演绎时,只需围上围裙来演戏,不拘泥于表演的场地、空间。孩子可以随时在班级任意一隅开展戏剧游戏。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围裙的故事背景开展活动,使得课程更贴近幼儿,更好地为课程游戏化服务。

  2.以“裙”为源,促进多元能力提升

  就故事围裙的制作过程来说,是多人协作的成果。幼儿与同伴在协商、讨论后自由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自主进行围裙内容创作,教师提供贴纸,绘画书、水彩笔、太空泥、不织布等材料,让他们通过绘画、剪贴图片、等方式,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呈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与同伴交流、沟通协商的能力得到发展,社会性发展得到提升。在制作剪贴过程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得到发展,创造、想象力得到提升。

  就故事围裙的使用来论,围裙剧场的演绎是师生互动或是生生互动的结果。围裙剧场在使用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幼儿表达讲述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则以教师为主导使用,在教学、生活、游戏中使用,如在晨间谈话活动教师中利用围裙故事、直观的人物讲述、肢体动作生动呈现小朋友吃饭不挑食的故事,以此提醒小班小朋友不挑食,帮助小班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中班孩子则是尝试用围裙进行表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辅。大班的孩子能力较强,完全以幼儿为主导,从独立讲述到与同伴合作演绎,从复述故事内容到天马行空自由讲述想象内容,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多元能力得到发展。

  3.以“裙”为线,贯穿幼儿一日生活

  围裙剧场的直观呈现、趣味的故事情节,使得孩子们对于围裙剧场格外喜爱。老师则利用幼儿的兴趣点,将围裙剧场活动贯穿到一日生活中去。在晨间谈话时,围上围裙,拿起道具,就成了围裙“小主播”;教学活动时,围裙则化身围裙老师,给小朋友们讲起了有趣的故事;午饭时间,围裙则变成了围裙厨师给小朋友报一报菜名;区域活动,围裙宝宝露一手,弹唱说跳,随时随地开启了小剧场......随时开展的围裙剧场帮助老师有效整合了孩子们一日活动的碎片时光,使得活动更加有趣、紧凑,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

  4.以“裙”为乐,助力家园合作之趣

  事实上,围裙剧场已经从幼儿之间延伸到了师幼之间、家庭中间、社会中间。在社区提倡垃圾分类活动时,孩子们和老师自制垃圾分类故事围裙,走进社区向他人普及、宣传垃圾分类小知识,有效推动社区工作;在新年音乐会中,家庭围裙总动员,全体老少齐上阵,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在亲子演绎的过程中,孩子有了父母的支持更自信、更勇敢;父母在陪伴孩子制作、表演时,亲子关系更融洽、更亲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