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童真旋律
--大班《方言童谣》班本戏剧课程故事
大四班 朱子洋 周美玲
一、课程背景:
孩子们生长中的家庭环境不同,所以幼儿所接触的语言环境不同。除了听懂并能熟练运用普通话,方言也是幼儿日常生活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处的比较多的小朋友,接触方言的机会就更多了。
《指南》中提出在幼儿每天每时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无论是在专门的语言学习活动里,还是在其他类型的学习活动中,都存在着大量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一次游戏中,一个孩子说了一句常州话。这引发了其他小朋友的好奇心,“你说的是什么话?我怎么没听过?”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我们生发了这个课程故事,让幼儿对自己家乡的语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常州话的起源和演变,对方言有了初步的认识
2.知道不同地域有不同方言,初步了解其他地区的方言
3.能念唱方言童谣,发音准确,内容较为完整
4.能通过动作、语言、绘画等方式形象表现童谣内容。
5.收集其他有趣的方言小故事,用方言表演出来
6.愿意主动用方言表演,热爱家乡,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三、课程框架:
四、课程实施:
故事一:“你说的是啥”
吃午饭的之前,阿姨推着餐车进入教室,辰辰迫不及待的抬头张望着,他问阿姨“今朝切滴嗲?”阿姨和周老师都很疑惑,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妍妍说道“我知道我知道,今朝切个土嘚丝。老师,辰辰讲的是常州话。”
辰辰很得意“我奶奶经常这么说。”其他小朋友纷纷表示自己也听过这种语言,家里面的老人经常会说。他们的讨论引起了我的注意。
小朋友们问我“朱老师,为什么方言和普通话差别那么大?是不是所有人都会讲常州话?”我没有急于回答问题,而是把这个问题留给幼儿自己“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小人物,回去请让爸爸妈妈用方言说一说‘今天吃点啥’,然后请小朋友们学一学,明天过来与大家分享吧。”
【片段一】周老师在家长群里发布了征集方言的信息,家长们也很感兴趣踊跃参与进来,纷纷在家长群中发送视频。我建议家长向孩子们介绍介绍家乡的方言。第二天孩子们来园了,他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吧......
“老师老师,为什么我爸爸妈妈说的和昨天辰辰讲的方言不一样啊?他们是不是讲错啦?”熙熙一大早就来到了幼儿园,一见到我就迫不及待的询问起来。“熙熙,你的家乡在哪里啊?”“我老家在东北呀”“熙熙,不同地方的人们讲的方言是不一样的哦。”我笑着对熙熙说道。“难怪呢!我现在好想听听其他方言啊。”“熙熙,你先去活动,等其他小朋友都到了,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其他的孩子都陆续到园了,他们一到园都迫不及待的向我展示昨天新学的一句方言。活动结束后,我把小朋友们叫在一起问问他们发现了什么,你的方言是哪一块的?关于它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
“我发现啦,我爸爸妈妈不会说方言,但是我爷爷奶奶会”天天说。“我爸爸和妈妈说的方言为什么不一样?我们明明住在一起啊!”鹏鹏说。“爸爸妈妈和我说,方言是很古老的东西,从我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时候就有了!”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说着。我提议道“不如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采访一下身边的人吧!”
【片段二】小朋友们在听到我的建议后,拿起了小话筒决定从幼儿园里的保安叔叔和阿姨们开始采访。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问的吧!
“保安叔叔,你是哪里人呀,您的方言怎么说,能不能给我讲一个关于你家乡的方言呢?”柔柔问。“我是常州本地人,我的方言就是常州话,你看常州话就是这么讲的!”保安叔叔答道。“阿姨阿姨,您能给我说说你们那边的方言吗?”洋洋问。“当然可以,阿姨的老家在安徽,讲的是安徽话。”阿姨回答道。
“老师老师,我们采访了很多人,原来不同地方的人说不同的方言啊。”小朋友们回答道。“你的爸爸妈妈是因为老家不一样才说不同的方言的!”辰辰说。
我对小朋友们说“方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就拿常州话举例,他是现存唯一一种吴语,可以追溯到商末。”
“那是多远呢?恐龙的时期嘛?”辰辰问。“哈哈,更多的信息,留给小朋友回去调查吧!请小朋友回去学习一首自己家乡的方言童谣,明天我们一起分享”
【分析】孩子们听到辰辰讲的话后,都显得十分好奇。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小伙伴们都说普通话,辰辰突然冒出来的方言,对于其他小朋友来说就像“外语”一样。但是,他们很快联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这是方言。教师把握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以幼儿兴趣作为切入点。把问题留给幼儿自己思考解决,从而开始一次有趣的“探索方言之旅。”
故事二:“学学童谣吧”
【片段一】“老师老师,我学会了!天娘一个钉,地娘一个星。关关夜饭吃大门,听见外头人咬狗,拿起狗来得砖头,反拨砖头咬一口。我从来勿说丁倒话,老鼠咬着猫米巴!”涵涵对我说。“我也会我也会,小胖子儿,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要媳妇干吗啊?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明儿早晨给你梳小辫儿。”熙熙说道。
不一会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开始谈论起新学的童谣,小朋友们都觉得十分有趣,甚至,有的小朋友兴奋的手舞足蹈起来。看着小朋友们这么热情高涨,我心中有了主意。
“小朋友们,童谣这么有趣,光把它念出来不够有意思,我们可以用什么其他方法去表现它、记忆它呢?“可以画出来!”小郑说。“不如让我们一起表演吧!”小胡提议道。“好呀,就表演我学的颠倒歌吧!”“不行不行,凭什么表演你的!”看着即将争吵起来的小朋友我急忙打断了他们。
【片段二】“小朋友们,争论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一起来投票吧。一个小朋友上来推荐自己的童谣,其他小朋友提出意见,最后我们投票决定选谁的童谣好不好?”我建议道。“好!”小朋友们都很赞成。
就这样,投票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始啦。
“我推荐《颠倒歌》因为它很有趣。”“不行不行,太短了,表演的时候一下子就结束了。”
“我推荐《花轱辘》,它就挺长的,可以表演。”“不行不行,里面只有一个人物。怎么分啊?”
“《东边牛来了》就很好,又长,角色又多,还是一个故事哩!”
最后在大家的投票下,小朋友们选择了《东边牛来了》
【分析】小朋友们在调查了童谣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并没有去进行一个关于方言的语言活动或者是艺术活动。为了保证幼儿充分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我并没有让幼儿集中学习一首或两首童谣。每个小朋友学习一首童谣,再通过投票的形式让幼儿自己选择合适的童谣。幼儿在选择过程中,学会了合理分析与取舍。
故事三:“小演员来喽”
【片段一】在进行了投票活动以后,小朋友们一致决定表演《东边牛来了》,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
“表演需要什么呢?”萌萌问。“额,服装、面具、演员还有道具。”瑞瑞回答道。“还有剧本!”辰辰补充道。“对啦,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需要哪些道具?要用到哪些材料?用什么方法制作呢?”
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讨论这,不一会就已经商量出了结果。我把小朋友们分成道具组、演员、服装组等等
“老师老师,我们需要背景音乐!”小朋友们说到。于是,我化身录音师,请几位小小配音演员录制了背景音乐。
终于,在一段时间的彩排后,我们的方言童谣表演正式开演啦!
【分析】小朋友们集思广益,最后自己内部分工,形成了完善的工作体系,大家各取所长,充分参与合作,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着。这期间,孩子遇到很多困难,也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开始他们力求完美。包括配音这些小细节,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真的像一个个小小艺术家一样。
五、课程感悟
培养幼儿自主性是形成幼儿健康自我的必要条件。
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行为受到鼓励,他就会形成主动性,这种主动
性为幼儿将来成为一种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基础。我们要多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使幼儿不断获得成就感,形成自尊、自信,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
培养幼儿自主性是发展幼儿潜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要认识到幼儿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发展的和拥有极大潜力的个体,只有发现并相信幼儿的潜能,才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从而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幼儿在主动的活动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