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
——大班《最炫民族风》戏剧课程故事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吴红 朱颖
一、课程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在民族风情各不同的活动中,小朋友对各个民族的风俗,特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跟随着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有关的一系列活动。“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最炫民族风》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语言活动《五十六个民族》引起了孩子们的讨论。关于五十六个民族孩子们有了许多的思考、争论和问题。《指南》中社会领域指出:教师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对中国各民族的探究由此发生……
二、课程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对各民族之间产生的不同有探索的兴趣。
2.通过调查、讲述、讨论等活动,了解民族的人物形象,包括服饰、习俗各有什么不同,丰富相关经验。
3.通过念童谣、唱歌和戏曲表演等不同形式表现各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体验念一念、唱一唱的乐趣。
4.能运用多种手工形式(绘画、泥塑、剪纸等)表现故事各民族人民团结友好的人物形象,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5.尝试和同伴共同制作相关道具和背景,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6.感受戏剧的魅力,大胆表现我们引导幼儿在感受戏剧之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戏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熏陶传统美德。
7.让幼儿在活起来、动起来的项目活动中自主地说和做,自发习得表演经验,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表演者。
三、课程框架
四、课程故事
故事一:民族团结一家亲(生趣)
在上第二个主题“自信的中国人”时,社会活动“能歌善舞的民族”幼儿们都表现出了浓浓的兴趣。
下课了一一跑到前面来和老师说:“老师,我们的祖国原来有这么多民族,他们的舞蹈可真美啊,他们天生都这么会跳舞?我能不能也和他们一样呢?”琪琪在旁边听到了也来问老师:“老师,他们身上的衣服也太美了吧!和我们的完全不一样啊!”月月也走来说:“老师,他们也是中国人吗?”
孩子们听到一一、琪琪和月月的对话,也七嘴八舌得围绕“不一样”议论开来。等到吃过饭,还有好几个孩子还在继续说了,蕊蕊问道:“朱老师,为什么我们生活的地方我都看不到这么多穿漂亮衣服的人? 我也想找他们教我跳这么漂亮的舞蹈。”我顺势接过孩子的问题再次抛出新的话题:“你们知道哪里可以穿这些漂亮的衣服吗?”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析】当幼儿在课程生活中,即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接触到新的感兴趣的知识后,引发了他们对“各种民族”的探究兴趣,因为感兴趣的内容来源于幼儿此前并未接触过的事物,所以幼儿的好奇心被大大的所调动,这时,我们老师及时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整合经验、独立思考的空间,恰逢又碰到疫情但我们依然展现出了“中国力量”团结一致,祖国不可分割。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交流话题,鼓励幼儿通过同伴间的相互讨论,知道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的重要意义。
故事二:我最爱的民族
教师:“哇!中国有这么多民族,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什么民族呢?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看吧!”
【片段一】上完课,我在班级的家长群里给家长和孩子们布置了“你最爱的民族”这一小任务,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进行搜索,协助孩子用绘画的方式来填写调查记录表,并要求孩子们把找寻后完成的记录表带到幼儿园来和同伴一起分享。第二天早上,孩子们纷纷带来了自己和爸爸妈妈共同寻找的答案,并在晨间谈话中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轩轩:“我和妈妈,一起到淹城去玩了,看到好多穿汉服的小姐姐真漂亮。”
辰辰:“我和爸爸一起用平板电脑找了好多图片,我最喜欢的是维吾尔族,他们的衣服上还有小马甲。”
陆陆:“我妈妈还给我听了音乐,妈妈告诉我阿里族的人都会唱山歌。”
馨心:“我和爸爸之前去旅游还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特别好玩。”
茹茹:“我和奶奶一起看了跳舞的视频,他们的舞蹈都好难啊,我都学不会但是身上的首饰还会发出“沙啦啦”好听的声音。”
通过孩子们的图片呈现与语言表述,帮助他们了解了在中国这么多个民族中他们最喜欢的民族到底是什么。
【片段二】在孩子们的投票下,我们选举了三个孩子们最爱的民族,分别是傣族、蒙古族和汉族。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们喜欢的理由吧。
琪琪:“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新的绘本《我们的中国》在里面我看到傣族的房子居然是竹子做的,还是高高的,我好喜欢。”
诺诺:“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的时候看到了好多奶奶在拿着手绢跳舞,好厉害呀。”
娜娜:“我们在班级里的图书角里找到了一本《了不起的服饰——蒙古族》里面的小朋友在戴盛装头饰,我也想要。”
【分析】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学会体验生活中真实的、可触摸的民族物品,可以大大加深孩子对这项活动的认知,更加了解民族的人物形象,包括服饰、习俗各有什么不同,这比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看视频而言更有真情实感,而调查表让幼儿更进一步的加深对少数民族的记忆。最后也是由孩子们自由投票选择,给与了孩子更多的独立自主,给与孩子们更多的尊重,让孩子不会因为老师强硬的选择而有抵触情绪,是孩子们真正发自内心的兴趣与深挖的好奇心。
故事三:民族大团结(选角)
确定了我们要表演的三个民族后,我们就开始对选择谁演出展开讨论。
慧慧:老师我能穿这个衣服吗?我觉得这个衣服好漂亮哦!
茹茹:老师我也想穿和慧慧一样的衣服。
老师:可是这个衣服只有一件哦,怎么办呢?
熙熙:老师,我知道了,我们让他们石头剪刀布怎么样呢?
老师:这也是一个好办法,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
泽泽:老师,我知道,我们来投票怎么样?
小雨:我.....我觉得应该让她们说出来她们选这个衣服是什么角色的,看她们谁更加知道。
慧慧:我知道,我知道,我这个是孔雀舞的衣服,是傣族的!
为了能让孩子们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我们先选出来小评委,让小评委打分,有的孩子唱起来歌曲,有的孩子跳起来舞蹈,有的孩子穿上衣服走秀,孩子们都使出了看家本领,最后在小评委的打分下,孩子们选到了自己喜欢的服饰。
【分析】通过评选、打分,最终确定了角色(舞蹈)的扮演人,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大胆尝试多种角色,创编自己所要扮演的舞蹈的动作,进行有准备的竞演。在选择角色的时候,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选择,并和幼儿讨论以评比、打分的方式,确定角色。幼儿认真表现舞蹈的身体特征,动作和声音,这加深了他们对于各民族舞蹈的了解,同时幼儿和同伴竞演打分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在打分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既要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又要观察他们的情绪,情感,例如由几个个幼儿同时竞争孔雀舞的角色,落选的幼儿会感到失落和不开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帮助幼儿调整心态,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的角色。
故事四:我的家乡民族多(道具制作)
角色确定了,我们就该开始为戏剧表演做准备了。孩子们针对蒙古族、傣族汉族的道具怎么设计展开讨论,最后决定分组进行,在道具上分为衣服、头饰、配饰。民族也按分组来进行,及大组里面又分工为小组。
【片段一】
希希:我要选了三种颜色来做蒙古族拼衣服的装饰。
依依:你的衣服做的可真漂亮!我也要用三种颜色来做。
小雨:你这放的不好看,要把他们按照规律的来放,你都是乱放。
依依:我觉得这么放才不好看,我喜欢乱乱的颜色,多漂亮。
老师:小朋友们做的不管是规律摆放或者随自己喜欢摆放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你觉得你做的衣服和我们平时穿的有区别吗?请你们在仔细看看你们选的民族服饰的特点。
【分析】在戏剧制作过程中,发现孩子们能选出三种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服饰制作,但民族特色不明显,只是单纯的进行排列放颜色,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如蒙古族喜欢暗红,暗绿;傣族喜欢翠绿加银饰装饰;汉族喜欢大红、粉红。让幼儿从重视细节感知各民族之间的不同。
【片段二】服装制作告一段落,孩子们开始对头饰“下手”……
乐乐:你们说他们为什么喜欢戴帽子?
轩轩:“肯定是他们的帽子很漂亮,你看他们的帽子和我们的不一样,上面有好多的装饰品。”
媛媛:“我看过帽子的照片,妈妈和我说全是玛瑙或者银饰,很贵重。”
乐乐:“看来帽子对他们很重要,我们也要做的很好看。”
轩轩:“那我们是用纸折还是用黏土呢?”
媛媛:“我们可以把两个结合起来,用纸折完加黏土做装饰,怎么样!”
听到孩子们的讨论,感觉他们斗志昂扬。不一会就跑到我面前,告知了我他们的想法。
【分析】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孩子们和同伴之间分享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时,他们生活中所获得的信息是比较繁多、片段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将孩子得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对这些片段的知识进行整合与进一步梳理,我们始终围绕三个要素而展开,那就是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已有经验能支持幼儿深度探索,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课程开展的目标与追求。现如今的课程实施正由“传递”、“训练”为主的单项教学模式向“引导”为主的互助教学模式转变,因此,我们在充分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设宽松的环境,利用身边的资源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充分与幼儿互动,从而促使他们在不断探究、发现、吸收、同化新信息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发展。
故事五:民族大联欢(演出筹划)
终于到了孩子们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要上台表演了。演出就要呈现给大家看了,但是我们要邀请哪些人来观看我们的演出呢?我们的演出怎么能够让人家知道呢?演出开始前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演出前的规划。
【片段一】
涵涵:我们首先要人家知道我们,让人家知道我们有演出。
老师:对啦,这就叫海报。
悦悦:那老师,我们的海报要先有什么呢?
老师:海报就是让人家知道我们什么时间演出,名字叫什么,在什么地方演出,有哪些人呢?
涵涵:我知道啦!我们要有时间!
一一:我们要写在大二班。
希希:我们还要写表演人的名字。
云云:对啦,我妈妈带我去看过《白雪公主》的剧场。我知道海报还要照片!
幼儿经过讨论,确定了海报要有照片,要有介绍,要有演员的名字。
【片段二】
心心:老师,我们海报有了,是不是还要再做一张卡片,之前我去看演出,就要买票而且还要拿一张卡去换,我想邀请爸爸妈妈来参加。
小雨:那是要买票,我们又不赚钱,不需要买票。
老师:对啦,那就是叫“邀请函”,小朋友们还想邀请谁来看演出呢?
琪琪:我回家问问爸爸妈妈。
第二天,一大早,幼儿就开始拉着教师在讨论。
琪琪:我回去问过爸爸妈妈啦!我知道要怎么做邀请函啦!
小宝:我妈妈还给我看了照片和视频,我一定做的比你好看!
慧慧:我做的也肯定很好看。
幼儿迁移了以往看演出的经验,前期经过爸爸妈妈的指点,或者一些网上的邀请函的观看,小朋友们自己做了一份立体的邀请函,邀请函上有邀请人的姓名,邀请地点好像姓时间,决定邀请爸爸妈妈和其他班的幼儿来看表演,因为表演的班级不够大,容纳不下幼儿园所有幼儿,这使幼儿有些遗憾。
【片段三】
而排座位也是一件让大家困扰的事情了,座位应该怎么排呢?
大宝:我知道就像老师给我们排座位一样呗!很简单从矮到高呗。
唐唐:那爸爸妈妈们怎么坐呢?我想让爸爸妈妈坐旁边。
老师:孩子们,老师很理解你们想让爸爸妈妈来教师看你们的演出,但是现在因为疫情关系,爸爸妈妈不允许进学校,我们只能请旁边班级的小朋友一起来看了。
天天:啊,这样啊。
天天说完嘟这小嘴,其他小朋友的情绪也低了下来。
老师:没关系,我们可以视频在线直播呀,或者吧视频分享给爸爸妈妈们看,也是一样的。
孩子们听完,又都高兴了起来。
为了便于操作和提高效率,我们将幼儿分为海报组,邀请函和座位组分小组完成这些任务,海报组的幼儿讨论的很激烈,每个幼儿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终他们决定在海报上写剧目名称,班级名称。贴上舞蹈照片。随后他们明确分工,有的写剧目名称,有的画人物角色,有的写班级名称,很快海报就完成了,在演出前几天,一会儿就把海报放在了班级大门。来来去去的幼儿,都能看到邀请函和演出票。
【分析】在生活中,幼儿是观众,接受到了海报,邀请函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戏剧表演中,他们是工作人员,要将之前接受到关于海报,邀请函等各种信息转换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他们很好地完成了这种转换,在整个过程中,既有独立的思考,也有小组的合作,当遇到困难时,他们还会向成人求助,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五、课程感悟
本学期我们带着懵懵懂懂的心情,与孩子们一起亲近课程教学。前期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了《幼儿戏剧游戏课程》集体教学活动,主要以语言,音乐类活动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亲密接触现以活动大班戏剧主题课程《最炫民族风》为例,谈谈我在活动中的思考。
这次的戏剧主题源于主题活动中的《民族大联欢》这节课,这节课是大班上学期主题课程《自信的中国人》中的一节科学活动,活动主要学会区分4-5种典型的民族乐曲、乐器;能运用语言、舞蹈、游戏等形式表现白己对我国几个民族的认识。由此活动展开了我们在戏剧课程《最炫民族风》课程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先与孩子们一起重回故事《我是中国小娃娃》,让幼儿在故事中回忆课程的初衷,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科学课《少数民族》中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在音乐活动《汉族秧歌舞》和《孔雀舞》中为幼儿后期的表演做铺垫,通过欣赏,让幼儿初步感知秧歌,学会秧歌的走步;让幼儿初步接触傣族舞,学会傣族舞中“孔雀指”“三道弯”的基本动作。美术活动《 我设计的头饰》、《有趣的扎染》为幼儿的服装提供支持并且让幼儿了解民族头饰,选取一到3个头饰,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民族头饰,用鲜艳的色彩、简单的图形来想象设计的民族头饰,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整个活动始终已经定下了教学方式以及表演动作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感知。
戏剧所有体验都是珍贵的印象,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表演家,幼儿的节目呈现在舞台上是感动和欣喜溢于言表,幼儿的从容,阳光,自在,纯真会感染所有的观众,这种文化的交融,思想的改变在潜移默化中拓展,戏剧表演更是拓宽了幼儿的视野,丰富着幼儿的心灵。
最后,感谢遇见戏剧,让教师和幼儿们在绘声绘色的活动中,享受到了创意戏剧带来的艺术享受,虽然幼儿们的表演是稚嫩的,但在幼儿们眼中,戏剧表演就是一种娱乐游戏,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尽情的宣泄情感、模拟装扮在表演艺术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获得情感,社会性,能力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相信戏剧主题课程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服务,更多的展现幼儿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