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制作的两三事儿
——小三班《好饿的毛毛虫》课程故事
小三班 蒋泽慧 郑爽
一、课程背景:
我们在创设自然角的时候,小朋友们跟我们一起在看种植的植物,突然有个凯凯小朋友说:“看这里有条虫子”,旁边的小朋友也凑上来看,说:“是不是毛毛虫呀”,瑶瑶说“不是不是,毛毛虫在树上的”,凯凯又说“青青的,就是毛毛虫”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句的说着,谁也说服不了谁。等到第二天开学习游戏的时候,在阅读吧有个小朋友看见了一本绘本,上面有一条很大的毛毛虫,凯凯小朋友大呼“哇塞!是毛毛虫!”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课程游戏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使对幼儿的教育理念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这对幼儿的绘本教学活动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绘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于是,我们选择了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来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学习。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感受故事。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主要特征。
3.通过观察毛毛虫,让小朋友初步学会用多种表现手法,展现出毛毛虫造型。
4.引导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表演故事,体验戏剧表演的乐趣。
三、课程框架:
四、课程实施:
故事一:我们需要的道具
随着课程的开展,孩子们大多数已经掌握了《好饿的毛毛虫》这一故事的基本情节,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表演的时候需要哪些装饰呢?”
桐桐:“水果。”
紘紘:“毛毛虫。”
晴晴:“毛毛虫住在树上,要有大叶子。”
小羽:“蝴蝶。”
老师:“你们说的都不错,故事里出现的东西基本都有了。老师请你们想一想,刚刚说的这些装饰,你们能想办法做一做吗?你想怎们做呢?”
孩子们来到美工区,选择了一些可以用来制作道具的美工材料。
【分析】小班孩子们年龄较小,说来说去,基本就是“画一画”,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不同是材料制作一些毛毛虫头饰用于表演。小班幼儿的能力水平相对较低,还不能自主地为表演区增设道具,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简单的道具制作。
故事二:制作毛毛虫头饰
今天在美术活动《可爱的毛毛虫》中,教师展示了毛毛虫的图片,请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征,毛毛虫的生存环境的等等。幼儿基本都是第一次见到毛毛虫的实物图,所以非常感兴趣,于是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悦悦说:“毛毛虫看起来有很多截身体。”
兴兴说:“毛毛虫看起来肉肉的。”
豆豆说:“毛毛虫还有触角呢。”
一一说:“毛毛虫不止有触角,还有很多小小的脚。”
看他们描述得差不多了,我鼓励他们利用五颜六色的圆片开始作画,看看还需要增添什么部位。头饰做好后,孩子们在表演区进行了试戴。
【分析】整个活动以全班参与的形式进行,每每用彩色圆片拼贴出正确漂亮的毛毛虫时,总会传出快乐的笑声,教师也及时加入,鼓励幼儿有创意地去设计、制作属于自己的毛毛虫。每个幼儿都做得十分认真,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中。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简单的材料,让幼儿边观察、边谈论、边制作,将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实践,一起来做毛毛虫头饰,也促使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积极的关注和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到最终的答案,让幼儿享受到思考和实践过程的快乐。同时,幼儿的积极参与,也使得表演区的材料更加丰富了。
故事三:寻找故事背景板材料
经过上次做头饰的活动后,老师告诉小朋友们还需要给毛毛虫做个家,让孩子们想一想,还可以做什么。通过教师第一次提示的制作道具《毛毛虫头饰》,幼儿对道具制作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知道想要完成一场精彩的表演,必须有一些精美的道具进行衬托。区域活动时间甜甜兴冲冲地跑来对老师说了自己在商场上看到的道具。
甜甜:“我昨天去商场玩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很厉害的大树!我也想做一个!如果毛毛虫住在那里肯定很舒服。”
老师:“你想怎么做呢?”
甜甜:“我不知道,商场里的大树看起来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板!上面还有好多树叶!”
老师:“那你看看,幼儿园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大树吗?”
我拿出了一些平时环境布置会用到的材料供幼儿选择,有卡纸、KT板、大纸板等等。
甜甜:“我看到的树好像就是这种板做的(KT板)。”
【分析】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要让他们自主地创设表演区环境布置是相当困难的,由于有了第一次制作毛毛虫头饰的经验,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会观察,思考,表演区到底还需要什么道具才能符合《好饿的毛毛虫》这一绘本的故事内容。在一个小小的契机下,甜甜发现商场里用板制成的大树可以用于表演区布置,于是和老师商讨,用班级里的哪种材料比较合适。
故事四:制作故事背景板
幼儿已经选择了KT板制作大树,老师帮忙割好了底板。通过几次材料选择、制作,幼儿对制作表演区道具有了一定的自己的想法,由于能力不足,还需要教师多给予引导和帮助。
玺玺说:“大树上应该有毛毛虫爱吃的水果,还有叶子!”
于是孩子们纷纷讨论起来如何制作树上的叶子。
老师:“想不想做一些立体的大叶子?”
他们兴奋的大叫起来:“想啊!可是要怎么做!我不会!”
说着,老师就教孩子们用折纸的方法来制作立体树叶。
孩子们动起手来,用绿色的纸做了很多叶子,折完了还拿到我面前来给我解说她的叶子,看起来对自己折的叶子很是满意。
最后,老师再用雌雄贴将打印好的水果贴在树上供孩子们在表演时及时更换表演的内容。
【分析】孩子们对制作叶子的兴趣不减,连续几天在美工区里画了许多的叶子,对于我提出的制作立体大叶子,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但对于如何制作是有些迷茫和胆怯的,立马表示了自己不会,在教师的提示下,孩子们积极地学习如何制作立体树叶,教师鼓励孩子到美工区里进行创作,并且围绕大树进行叶子和水果的粘贴。
故事五:道具在表演区的使用
经过几天的道具制作,表演区的游戏终于正式开始了,孩子们先戴上自己制作的毛毛虫头饰,扮演着一只只可爱的毛毛虫,唱了几首好听的关于毛毛虫的儿歌,瞧,他们还会做关于毛毛虫的手指游戏呢,当毛毛虫去树上吃水果时,晨晨还会根据故事内容及时更换水果,最后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戴着自己制作的蝴蝶头饰,穿着美丽的小纱裙,孩子们玩地不亦乐乎。
泽泽:“这个毛毛虫头饰是我做的,我要演毛毛虫。”
萱萱:“我们一起吃水果吧!”
孩子们:“第X天,我吃了X个水果,啊呜!啊呜!”
妍妍、艾艾、雯雯:“我们变成美丽的蝴蝶啦!一起来跳舞吧。”
【分析】在小剧的排练和准备过程中,孩子们的道具从无到有,从教师引导制作到自己主动提出,无一不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有了很大地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给予幼儿充分地肯定,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幼儿,激发幼儿更加大胆、投入地进行表演游戏。
五、课程感悟:
制作表演游戏的道具可以说对表演游戏的开展有很大的作用,幼儿演的角色、使用的道具、场景虽然都是假的,但幼儿都把他当真的,以角色的身份、语言来说话、行动,这些都带有幼儿自己对人物的再创造,从而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借助表演道具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对表演游戏需要的道具一开始并不是很理解。于是老师用由浅入深的形式进行推进:讨论需要的道具——教师提示做头饰——自主提出制作大树——动手操作共同完成,不难看出,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从被动转为主动,学会了自主思考,这点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学习制作道具,运用道具,即使是在老师没有提供帮助的情况下进行表演也可以依靠道具、音乐一样玩的开心、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