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延伸课程故事
——小四班《小兔乖乖》课程故事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李倩尔 张晓倩
一、课程背景
《小兔乖乖》是个家喻户晓,也是一个经典、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童话故事。小兔宝宝活泼可爱、聪明机智的形象深得孩子们的喜爱。这个故事生动有趣,特别是小兔战胜大灰狼的情节中,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三只小兔的勇敢机智;故事中的歌曲内容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故事中还蕴含了多种教育价值,如角色之间的对话以及安全教育等。
《指南》中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结合我们小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巧妙地将情景游戏纳入语言活动,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环境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喜欢童话故事、愿意学说故事中人们的对话,尝试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表现故事中小动物的形象。
2.通过通过看看、猜猜、比比、玩玩、摸摸、说说、学学、画画等的探索活动让幼儿全面了解小兔,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
3.从单一的小兔引申到森林中的各种动物,让幼儿了解更多动物;,了解它们与人们的关系,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愿意了解、探究多种动物,感受动物的多样性,能主动、积极地搜寻有关动物的各种信息,对动物充满好奇和喜爱。
三、课程框架
四、课程故事
故事一:被“骗走”的孩子(初次)
前几日新闻里报道镇江一家幼儿园举行防拐演习。在短短20分钟里,两名“人贩子”连连得手,骗走了大多数的孩子。于是,心生一计,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不是也会被“人贩子”骗走,利用棒棒糖和熟人模式我们“成功”的骗走了一部分孩子。对于小班幼儿园来说还没有防骗意识,很容易被糖果美食所诱惑,于是我们准备运用课程故事的内容,给孩子们来场意义深刻的“防骗”教育。
回到教室后,小朋友们相互简单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很容易被陌生人骗走,有的小朋友为什么会拿陌生人的糖果。优优小朋友说道:“老师,有的小朋友被陌生人骗走了,我没有被骗走,妈妈教育我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我顺势接过孩子的话抛出新的话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每年有多少小朋友因为贪吃被陌生人骗走吗?”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析】小班段小朋友在狡猾的“骗子”面前都轻松的被一一俘虏。小班幼儿性格单纯,很容易被陌生人所诱导,通过这次“诱拐”事件引发了他们激烈的讨论,因为感兴趣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的我能善于观察,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关注点,及时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整合经验、独立思考的空间,以“小朋友为什么会被骗”为交流话题,鼓励幼儿通过同伴间的相互讨论开启了防骗教育之旅。
故事二:不能被骗走哦(家庭教育)
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很容易和陌生人走呢?请小朋友今天晚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交流吧!”
当天下午,我在班级的家长群里给家长和孩子们布置了“防拐防骗家庭教育”这一小任务,现实生活中,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复杂的骗局,可怕的坏人都只会出现在故事里。如果有一天真的碰到的时候,孩子们是否能做到淡定从容,聪明机智的逃脱坏人精心设下的骗局呢?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进行防诱拐的教育,有效的教育一定来自亲身体验。第二天早上,孩子们纷纷带来了自己和爸爸妈妈共同探讨的答案,并在晨间谈话中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优优:“我妈妈说骗子经常会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某阿姨,你妈妈有事来不了,让我把你接回家”总会找各种借口,骗取小朋友的信任,进而将小孩子拐走。
天天:“小朋友不可以随便和陌生人回家,也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
睿睿:“骗子喜欢拿好吃的把小朋友骗走。”
沐沐:“我爸爸让我大声呼救。”
欣欣:“我爷爷说被陌生人带走了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通过孩子们的图片呈现与语言表述,帮助他们了解了为什么小朋友会被陌生人骗走,即:糖果、熟人、
【分析】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身为教师应该借助家长的力量,在观察与感知中引导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防骗经验。趁着大人看管不严,比如大人在与人聊天、孩子独自一人走在回家路上等时机。将孩子拐骗。此外,有些骗子还会利用孩子的善良、单纯,采取让他们帮忙的方法进行拐骗。通过开展“防骗防拐”家庭教育活动,或可以整理一些关于防拐防骗的童话故事,每天晚上家长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把这些小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牢牢记住一些防骗常识,例如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等,孩子年龄虽小,但机械记忆力很强,这些对他一辈子都有利。
故事三:小兔乖乖不被骗(学校教育)
我们考虑到本班孩子的需求和经验水平,生成了为期两周的主题《小兔子乖乖》,新主题正式诞生。顺应孩子的需要,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观看。于是,我们小兔乖乖表演区就此诞生了。
我们在表演区投放了简易的兔子、大灰狼头饰,提供了软棒,大灰狼登场音乐,两棵大树,帐篷等材料。
孩子们用身体动作表现出自己扮演的动物角色。凶狠的表情,双手变成大爪子,俨然变成了“可怕”的大灰狼。
故事虽然短小而简单,但表演之余却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很好的安全教育课,。
孩子们对小兔子乖乖的故事非常熟悉,兴致勃勃地扮演着三只小兔子、兔妈妈、大灰狼。模仿着妈妈和大灰狼的声音敲着门,像模像样的演绎起了这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
优优:“我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家乖乖等妈妈回来。
天天:“我是一只大灰狼,肚子饿了,要去抓小白兔。”
睿睿:“我是一头小鹿,想要去找我的好朋友小白兔。”
沐沐:“我是一只老虎警察。”
欣欣:“我爷爷说被陌生人带走了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分析】小班的孩子们年龄小,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弱,缺乏防范意识,很容易上当,经不起诱惑。如果生硬地和他们讲道理,让他们注意保护自己,幼儿很难接受。但如果通过故事,让他们把故事中得到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去,这就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们对小动物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教师需要准确地洞察与把握幼儿的活动兴趣点和内在需要,及时捕捉活动信息。
不跟陌生人走、不吃别人的糖果、不给陌生人开门、出门手拉手……这些谈话内容都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安全无小事、从小扎心底!
五、课程感悟
从儿童防拐骗怎么能变成一个课程?孩子们是怎样从对防拐骗的关注走向一个精彩的课程的?我们怎样利用经典故事,怎样对经典故事进行再设计,使这些经典故事继续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作用。
1.关注幼儿安全的问题
《小兔乖乖》是传统的民间故事,我们班的大部分幼儿都熟悉这个故事中的歌曲,对于故事的内容也有大致的了解。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更注重的是通过提问让幼儿更加熟悉这个故事,从而在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这个故事相对来说比较长,幼儿也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引导幼儿跟着一起讲述,这样,既能让幼儿在讲述的时候又进一步的熟悉故事的内容,也能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也带动了幼儿讲故事的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 发展指南》中明确的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通持和满足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以一个个鲜活的问题串联起一则则生动地课程故事,以一则则生动地课程故事贯穿与整个别样而精彩的课程始终,让资源的生发转化成幼儿新的经验,为课程实施搭建有效支架,与孩子们一起开启“探密蚊子”的辛福之旅,踏上快乐的成长之路。
2.用故事融入安全教育
在锻炼小朋友基本讲述能力的基础上,我们也通过融合性表演游戏,提高小朋友表演能力。幼儿在表演好自己角色的基础上,我们也利用很多材料给幼儿创设一个活动场景,美丽的森林,漂亮的小兔家,包括凶狠的大灰狼,让幼儿和活动场景能有一个表演上的交流,也能更加容易融入到表演中去。然而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比较差,很容易脱离角色,那么我们老师就为小朋友准备了形象丰富的头饰,温柔的兔妈妈、聪明的长耳朵、可爱的红眼睛、胖胖的短尾巴、尾巴粗粗的大灰狼,有了头饰之后,每个幼儿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去。并且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表演时更加大胆、自主表演。
兔妈妈出门了,兔宝宝给陌生人打开了们,陌生人把兔宝宝带走了!当时看到孩子们单纯的给陌生人开门时,内心真是五味杂陈!其实当你凝视着孩子们晶亮的眸子时,你会发现那里面看不到对危险事物的警惕和防备,或许是因为孩子幼小的心灵并不太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也或许因为他们并没有经历过这个世界的黑暗,他们的眼神里没有什么恐惧,而满满的都是天真的童趣,对外面世界和人物的好奇还有求知的渴望。诱骗成功后,老师们需要马上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们进行了集体教育,同时开展“不跟陌生人走”的主题教育活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图片讲解、观看视频、模拟情境表演等教育手段,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拐骗知识和被拐骗之后的自我解救方法,加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救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当孩子们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教师不是提供速成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赋予幼儿更多的思考、解决问题空间,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追随幼儿的能力发展,这种顺应实际上是在课程实施并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基于问题的深层次分析,带领幼儿进行的深入探索,从而实现逐步扩大课程的深度与广度的发展。
3.站在幼儿的角度学会“放手”
首先,课程实施应以《指南》精神为指引,坚持以幼儿的立场为出发点,倾听幼儿的声音,着眼幼儿的经验,追随幼儿的脚步。基于儿童,源于生活,归于成长。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上诱拐儿童致残,逼迫他们跪街乞讨的事件频发,种种悲剧令人痛心!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永恒的话题,也是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因小班幼儿年纪尚小,认知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对跟陌生人走会发生危险缺乏了解,又容易被陌生人哄骗,为保证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老师们需要发挥教育机智,如果把安全教育融入课程故事,使孩子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其中的道理。
每位老师每位家长都希望让孩子永远的躲在我们的羽翼下,我们想为她们遮风挡雨保护着她们快乐健康的成长。那成长是什么?
成长是一次次的蜕皮。蜕皮是痛苦,是流血,有风险,有失败;但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变得成熟与美丽。
成长的过程就是破茧为蝶,挣扎着褪掉所以的青涩和丑陋,在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闪闪的,微微的,幸福的颤抖。我们要给孩子一段自己的旅程,是一段充满冒险与考验的旅程,这段旅程会有惊喜,会有欢乐,当然,也不免交织着苦涩,交织着迷茫。由于无法预测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因此我们都充满了期待。只有在考验中磨练才能让他们更快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