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面具”的那些事儿
——中班《戏说京剧》班本戏剧课程故事
中二班 虞海萍 黄虹乔
一、课程背景:
《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此次课程故事就是根据幼儿生活中的一次偶发事件,进而衍生出的一系列活动。换了新的教室之后,孩子们发现了墙上挂着的脸谱,开始纷纷讨论起来…“每一个面具的脸色都不一样吗?”,“这些面具是戴在谁的脸上的?”“为什么这张看起来凶凶的?”脸谱虽然不是孩子们经常遇到的熟悉事物,但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吸引孩子符合孩子对色彩敏感的心理特点。于是带着孩子们的一串串疑问,顺应幼儿对脸谱的好奇,我们提出问题,生发课程,引发幼儿深度学习,感受中国穿传统艺术的魅力。
二、课程目标:
1. 在听一听、看一看、做一做、演一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想象、合作、动手操作以及发现美的能力。
2. 初步了解京剧脸谱的艺术特点,大胆尝试用对称的方法设计并创作京剧表演道具。
3.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体验制作京剧表演道具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三、课程框架:
四、课程实施:
故事一:初见脸谱
进入中班后,新教室里的每一处角角落落都让孩子们感到惊奇。一个孩子发现了悬挂在走廊上的京剧脸谱,他的发现很快就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主意,于是开始纷纷讨论起来…
婷婷:“这个面具真好看,上面有花纹。”
瑜瑜:“我觉得它五颜六色的很好看!”
弘弘:“上面有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很好看。”
呈呈:“这些是彩虹一样的颜色,还有漂亮的线条。”
晨晨:“我看到面具上有胡子。”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发现简单的几张面具下其中的不同却是天差地别。回到教室后围绕“面具”展开了讨论。几个孩子迫不及待的来问:“老师,老师,我们班级走廊上挂着的是什么呀?是我们戴的面具吗?我好像在电视上也看到过。”我告诉他们:“这是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是我们中国的“国粹”。”
【分析】从与幼儿的谈话中,教师发现孩子对脸谱非常感兴趣,也知道脸谱有不同的颜色,但怎样能让孩子们对脸谱有更深入的了解呢?他们对脸谱有什么想知道的呢?《纲要》中提到:“幼儿园的课程生成应源于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们抓住了孩子对脸谱的好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孩子们一起认识了脸谱,探索脸谱。
故事二:脸谱揭秘
我顺应幼儿对脸谱的好奇,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脸谱有这么多的颜色吗?”
洋洋说:“因为脸谱就是有很多的颜色。”
萱萱说:“因为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我抓住孩子对颜色的敏感度,并继续提问。
教师:“萱萱说得对,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着不同意思,那你们知道每种颜色代表着什么意思吗?”
晞晞:“我不知道,但是我爸爸肯定知道,我回去问了爸爸就告诉你。”
教师:“那这个周末,小朋友们可以一起请爸爸妈妈帮助你们来探索更多关于脸谱的秘密好不好?”
【片段一】孩子们对脸谱的兴趣有增无减,于是我们家园配合,爸爸妈妈待着孩子一起通过查找图书、上网以及观看京剧节目等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关于脸谱的知识。
来园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跟老师、同伴分享。这样,孩子们对脸谱了解的更全面了。洋洋、萱萱等几个孩子还把京剧脸谱图书、脸谱摆件、变脸玩具等带到了幼儿园,孩子们纷纷好奇地围在一起,欣赏着、交流着。对于不同颜色的脸谱他们是这样说的……
玮玮:我感觉他很勇敢,黑色的脸好像豹子一样勇敢。
烨烨:不管他是坏人还是好人,他肯定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我看他黑黑的脸就知道很厉害。
瑜瑜:这个脸谱是黑色的,我觉得他很正义,能帮助别人,然后很勇敢。
涵涵:我在书上听过故事,红色表示热情,就像有人到他家做客他很热情欢迎别人。
婷婷:我觉得是好人,因为红色是爱心的颜色。
玮玮:我觉得他很厉害,能打败那个白色的人,因为红色像火一样。
萱萱:我觉得他的脸色白白的,好像是坏人。
盈盈:他很像老虎,有可能是白老虎,我有点害怕。
瑜瑜:他的脸是白色的,应该很狡猾,因为狐狸也是白色的。
琪琪:他脸上有剑,你们看!这里红红的地方好像很热,很火爆。
婷婷:我看到这里有个圆盾牌。
呈呈:这两个是剑,尖尖的。
晨晨:这个脸谱看上去很勇敢,好像打仗的时候画的。
冉冉:我还发现脸谱的图案两边都是一样的!
鸣鸣:这就是对称,脸谱两边是对称的!
玥玥:是所有的脸谱都对称吗?有没有不对称的?
涵涵:你们看,这个脸谱就是两边不一样的!原来不是所有脸谱两边都一样呢!
老师:“原来,这些脸谱有那么多美的地方,它们的颜色、图案都有深刻的寓意。”
【片段二】随着孩子们对脸谱的兴趣度逐渐提升,我们投放了一系列关于京剧的绘本,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他们究竟是谁呢?随着孩子们对这些人物的好奇,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
【分析】教师介绍完脸谱的颜色,孩子对脸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接下
来开展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了解脸谱由来的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认真,而且
能记住了脸谱的颜色所代表的含义。看见孩子们表达都想当忠勇的人,我有了更
强烈的动力开展更深层次的活动。
故事三:京剧大舞台
借助阅读绘本,观看动画片等形式,孩子们对京剧中的人物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表演区的人物表演热闹地开始了……
玮玮:我是典韦我会打败坏人。
涵涵:蓝脸的窦尔敦在比武。
洋洋:我画的是包公,他头上有一个月亮,什么都能看得见,别想骗过他的眼睛。他脸上黑黑的,黑色是勇敢的颜色!
清清:我画的是典韦的脸谱,他额头中间有一条闪电,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勇猛和速度快的人。他整个脸谱是黄色的,他很勇敢。
【片段一】在通过脸谱色彩、花纹的欣赏过程中,孩子们对脸谱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从这些细节中,他们开始解读脸谱所暗示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开始尝试为不同的人物设计脸谱。涵涵看了绘本中的故事之后对窦尔敦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于是和朋友一起戴上了面具表演窦尔敦比武的场景。玮玮则是对书中的兵器好些好奇,他表演的是典韦,他拿了两根教室里的毛笔当作宝剑练武打败坏人。在美工区中孩子们开始自己设计脸谱,他们根据脸谱颜色和性格的对应关系设计了包公和典韦的脸谱。
教师:“ 除了脸谱,你还想欣赏京剧其他哪些美好的事物?”
晨晨:我最想看的是京剧的服装,他们怎么化妆的,还有他们头上戴的装饰品。
忆忆:我想了解衣服头饰和他们的化妆,因为我觉得很漂亮。
萱萱:我想看看他们化妆为什么这么美,还有舞台这么美丽,衣服也很漂亮,我想穿一穿。
妍妍:我就是想要看看他们手上的兵器是什么样子的,最好可以做一做,挥着自己做的兵器那就太棒了!因为我长大想要当兵器讲解员。
【片段二】原来大家对京剧这么感兴趣,我们不如来个投票吧,看看大家究竟想了解什么。经过一轮投票选择后统计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舞台、服装和兵器。
老师:我们要打造自己的京剧小舞台,舞台上有什么?
呈呈:舞台上有一个很大的屏风,上面有大海和太阳,屏风边上有宝箱。
婷婷:有一对宝物,还有桌子椅子。大红灯笼高高挂。
瑜瑜:还有红色的窗帘,很大很大的。
弘弘:看我的大刀上面还有一条龙,耍刀的人像龙一样厉害,这是我的宝贝。:晨晨:看我做的火尖枪上有花纹,这个花纹好像爱心一样,会把坏人抓起来。
【片段三】为了剧情需要,京戏舞台上需要各种各样的道具和布景,烘托气氛,这些舞台布景和道具对于幼儿美学启蒙来说,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弘弘和晨晨就是投票选择武器的两个人,他们也想自己来尝试设计制作自己的兵器。弘弘选择了尖枪,晨晨想做大刀,他们自己在kt板上设计好样子后,老师帮助他们裁剪下来制作完成后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挥舞了起来。
睿睿:戏服真漂亮呀,我也想来自己设计
萱萱:我们来表演小青和白娘子的故事吧,我觉得她们太漂亮了。
雅雅:好呀好呀,那我们来自己做她们的衣服吧
【片段四】我布置给他们做戏服的任务之后一直有孩子来问我:老师,戏服做裙子可以吗?老师,戏服用蓝色好不好看?等等很多的问题。后来在引导下,做戏服的小朋友先是在纸上自己设计了服装的样子,再回家收集废旧材料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漂亮的戏服。 “制作出来的戏服真的很漂亮。”有人感叹道,其他小朋友们也开始自己来设计,自己做戏服了呢。京剧的服装和妆效同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孩子们看来,这些都好像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带来了美学的独特享受!
【分析】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有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的,在挖掘脸谱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幼儿自主的思考、探索和行动。这一场京剧欣赏之旅,以儿童感兴趣的国宝京剧脸谱为切入点,从脸谱的欣赏到京剧的舞台道具、服装等美学欣赏,以小见大,用国粹文化带给孩子们的美学体验,唤醒他们内心美的种子,引发他们感知与欣赏国学经典文化的美好与神奇!
未完待续……
五、我们的思考与感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中国文化、礼仪之精髓的国粹——京剧正逐渐被我们的下一代遗忘、淡去。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如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民族、中国的文化,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并把我们的国粹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带着这个问题我不禁思考,如何将一个小小的脸谱作为我们的课程?怎样才能让幼儿理解什么是京剧?
1.根据幼儿年龄,选择其切入点。
从与幼儿的谈话中,教师发现孩子对脸谱非常感兴趣,也知道脸谱有不同的颜色,但怎样能让孩子们对脸谱有更深入的了解呢?他们对脸谱有什么想知道的呢?《纲要》中提到:“幼儿园的课程生成应源于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们抓住了孩子对脸谱的好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孩子们一起认识了脸谱,探索脸谱。
2.顺应幼儿兴趣,开展有效课程。
借助孩子们的疑问,通过谈话和观看表演,我发现孩子们对脸谱更感兴趣了。尤其是“变脸”,孩子们看得兴致高昂,拍手称赞。而脸谱上强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就吸引孩子的目光。带着对脸谱的诸多疑问,我给孩子们布 置了任务,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给了他们自由发现了机会。两天的时间不长不短,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到了很多京剧脸谱的信息,合起 来甚至比老师知道的更广。很多孩子都认真分析了脸谱上的表情,还发现了它的对称性 ,还有的孩子还能说出一些人物故事来,交流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进入了第二个小高潮。
3.延伸课程内容,丰富幼儿体验。
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这时候,孩子们对于脸谱的知识可以说是比较丰富了,但在面具的创作上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我们将本次活动扩展到了各个区域中去。如:在建构区提供了材料搭建戏剧小舞台;在美工区提供了一些材料让孩子们制作兵器及设计京剧中的角色服装。此外,在表演区我们还融入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唱脸谱》这一戏曲表演游戏,既让孩子们学会了喜欢听戏,还使孩子们喜欢戴上面具大方的走上小戏台进行表演,让孩子们一个个乐此不疲,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戏剧表演之中,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