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策略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2022.9——2023.1)
撰写人:颜静娟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互动,改善正常幼儿与特需幼儿之间的关系,提高正常幼儿对特需幼儿的接纳度。
2.研究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并总结出一套游戏干预的方法和策略,为幼儿园教师指导与干预各类特需儿童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借鉴。
3.改进教师对特需儿童进行游戏开发、过程干预,效果评价等能力的方法和策略,秉承融合理念,扩大本园的融合教育师资团队,通过策略研究,更好的掌握融合教育中游戏的应用技巧。
二、本学期研究内容与重点:
1.游戏环境的调整
(1)支持性环境:通过改变物理环境、社交环境和时空环境来促进特许幼儿参与、互动与学习。
(2)游戏目标:采用差异化的游戏目标,按照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调整,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纳入游戏活动中,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
2,游戏策略的改革
(1)集体游戏:“以儿童为中心”,目标考虑差异,材料凸显个性,指导渗透融合,评价具体多元。通常提出具体要求与教学反馈时采用全班幼儿共同学习的组织形式,基本部分较多采用幼儿独立观察、操作、探索及小组讨论方式。
(2)小组游戏:通过异质分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特需幼儿要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务,从而为共同目标的达成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不同层次的幼儿准备不同层次的游戏目标,从而适应他们的不同的游戏速度与认知策略。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与影响,改善问题行为,增强自信。
(3)个别化游戏训练:观察特需幼儿的特点与现状,了解其已有的经验、知识,针对该幼儿的教育需求,对其游戏目标、内容进行具体的计划和实施。
3.融合教育环境下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的效果评估研究
(1)继续运用评估工具对特需幼儿进行评估。
借助常州璟云平台和《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评估量表继续对特需幼儿评估并进行分析对比,总结。
(2)完善各类游戏发展进度量表。
针对学前特需儿童在四类游戏领域中的发展顺序,使用者能据此了解幼儿在某一特定年龄段的发展概况及发展方向,体现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
四、研究过程:
研究阶段:(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
1.第一阶段:(2022年9月)游戏环境进一步完善,并对特许幼儿进行评估。
精神环境:以特需幼儿的视角与兴趣积极打造适合他们成长的支持性环境,以保证幼儿的“可接近性”。
物质环境:充分发挥区域游戏个别化教育的优势,投放层次性强的游戏材料,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更多的能力提升,满足个性化的游戏需求。
制定好工作计划,资源教师了解每一个有特需幼儿的的具体情况并在特教中心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会同班主任给出详实、有针对性的个案调查评估报告,开好个案分析会,拟定并实施个别教育计划。
2.第二阶段:(2022年10月)组织课题组老师养成日常化的反思与分析,定期交流课题进展情况,做好小结,进行中期评估。通过深入扎实的研究与通力合作,在完善和调整中逐步形成研究成果。
3.第三阶段:(2022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实践的基础上交流研讨、公开教学观摩,建立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动态化管理课题。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互动,为学前特需儿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促进学前特需儿童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肢体表现、与人合作、情绪情感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形成指向不同类型的特需儿童的游戏活动方案集或游戏资源库,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游戏干预的方法和策略,既为幼儿园有效开展融合教育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依据,又弥补了游戏在特需儿童早期干预中应用不足、创新不足的问题。
4.总结阶段:(2023年1月)
(1)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
(2)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撰写课题相关论文。
(3)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五、课题成员:
李玲华、刘霞、邵冰青、颜静娟、白玥、杨诗卓、郑爽、李倩尔、陆金茹、张亿、王群、黄虹乔、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