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策略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2022.2——2022.6)
撰写人:邵冰青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互动,为学前特需儿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促进学前特需儿童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肢体表现、与人合作、情绪情感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2.形成指向不同类型的特需儿童的游戏活动方案集或游戏资源库,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游戏干预的方法和策略。
3.切实提升教师对特需儿童进行日常行为观察,游戏开发、过程干预,效果评价等能力。
二、本学期研究内容与重点:
1.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的价值分析。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游戏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中更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进行文献的检索和学习,以及实地的调查,来探索游戏干预对于学前特需儿童的心理、身体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价值。
2.学前特需儿童在游戏中的心理特点与行为表现的研究。
目前我园存在自闭症、智力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言语与语言障碍等几类障碍类型的儿童。每种儿童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我们通过个案分析、家园沟通、持续观察的方法深入了解不同障碍类型的儿童的游戏水平、游戏行为特征等。
3.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前特需儿童的游戏干预策略的研究。
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游戏干预策略的研究:
(1)游戏环境的创设
精神环境:在师幼互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营造安全、接纳、尊重的游戏干预氛围。
物质环境: 探索游戏环境的布局和规划、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游戏内容的适宜性与有效性。
(2)游戏内容的开发
我们将根据儿童的障碍缺陷,选择以下几类游戏进行研究,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特需儿童的游戏方案集。
①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激发孩子“玩”的兴趣和愿望,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为动作发展障碍的特需儿童提供安全、自由的体育锻炼支持环境。体育游戏的有效干预可以激发特需儿童的运动兴趣,在提升儿童身体素质的同时,对特需儿童社会交往与动作发展能力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角色游戏:
是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有助于特需儿童提高语言能力,也能帮助其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如: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需儿童不会自然地开始角色游戏,教师可从建立友好游戏关系、示范物品使用方法、开展拟人游戏、教授象征性替代等策略着手,促其更好地参与角色游戏,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③戏剧游戏:
是指儿童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活动形式。如:自闭症儿童往往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语言中的语调呆板,行为显得僵硬。因此在戏剧游戏中,考虑上述因素,安排角色时应尽量安排语言少,动作幅度小,行动路线短,面部表情不需要很丰富的角色给他们。实际上,只要角色安排恰当,他们也是能很好地投入角色大胆表现的。
④建构游戏:
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玩具或建构材料(积木、积塑、金属、泥、沙等),构造物体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建构游戏多用手进行操作,他们在游戏中不停地做着各种动作(摆、放、插、拼、整理等),有利于精细动作发展迟缓的特需儿童手部的小肌肉得到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得到提升,建构时与正常儿童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机会增多,有利于特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⑤益智游戏:
益智游戏是依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一种有规则游戏,让儿童思维灵敏,开发智力,锻炼脑、眼、手的一种游戏。如:认知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症状,采用该种游戏对提升这类特需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小组或集体游戏,加上老师的个别化指导来促进认知障碍的特需儿童智力的发展。
(3)特需儿童游戏的指导策略
游戏是融合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融合教育课堂中的游戏活动主要是针对正常儿童设计的,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能力缺陷,在这些游戏活动中无法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只有运用适当的干预策略,在基于特殊儿童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发挥游戏的娱乐功能与教育作用,才能利用游戏活动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并进一步确保所有儿童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进行。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一步调整游戏指导策略,更好的顺应幼儿的能力和需求。
(4)特需儿童游戏的观察策略
游戏之前,教师要观察幼儿状态、幼儿的不安程度、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幼儿就是否主动接触玩具、幼儿游戏的种类及次数、幼儿语言表述是否清楚,以及幼儿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不同语言表达等。游戏后,做好详细的记录。
四、研究过程:
研究阶段:(2022年2月至2022年6月)
1.第一阶段:(2022年2月至2022年3月)需要进一步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
包括精神环境:在师幼互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营造更加安全、接纳、尊重的游戏干预氛围;物质环境: 进一步合理布局和规划游戏环境、丰富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完善游戏内容的适宜性与有效性。
2.第二阶段:(2022年3月至2022年4月)我们将根据儿童的障碍缺陷,选择游戏进行研究,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特需儿童的游戏方案集。确立游戏内容并全面实施研究活动。定期开展课题组沙龙活动,将课题研究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教研组研讨活动中。
3.第三阶段:(2022年4月至2022年5月)针对幼儿现在的特点、兴趣、语言、动作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围绕“表现素材收集”、 “分组分工制作”、“游戏活动指导”、“幼儿阶段能力测评”等环节,以幼儿为主体,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特需儿童游戏的指导策略,特需儿童只有运用适当的干预策略,在基于特殊儿童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发挥游戏的娱乐功能与教育作用,才能利用游戏活动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并进一步确保所有儿童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进行。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一步调整游戏指导策略,更好的顺应幼儿的能力和需求。进一步分析与完善,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幼儿评价量表。做好一些活动的实录拍摄,撰写教学活动案例和幼儿观察记录,收集研究资料。
4.总结阶段:(2022年6月)
(1)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
(2)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撰写课题相关论文。
(3)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五、课题成员:
李玲华、刘霞、邵冰青、颜静娟、白玥、杨诗卓、郑爽、李倩尔、陆金茹、张亿、王群、黄虹乔、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