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业素养发展浅析 | 学习时间 | 2022年8月 |
主讲人 | 王帅 | 撰写人 | 郑爽 |
学
习
感
悟
| 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业素养水平的对策: 1.完善学前融合教育政策并加强理念宣传 源于西方文化和社会基础的融合教育,在各国本土化推进的过程中,都是首先通过相关立法和政策与本国文化体系相契合的。因此,融合教育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是保证其理念宣传与实践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国内学前融合教育历经时间不长,政策与法规的指向标作用仍然至关重要。国家及省市地方行政机构要制定配套政策,着重明确融合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专业发展、权利和义务等,切实认同与维护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劳动价值,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前融合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在政策法规层面上对学前融合教育理念的宣传与普及,为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业素养提供保障。 2.健全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培养,是重构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态度、知识及能力的过程,也是整个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问题,与教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健全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在职前培养方面,师范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可以依托各自的专业资源和优势,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中增设对方的专业课程,比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增加特殊教育导论、个别化教育、特殊沟通技能等课程,在特殊教育专业增加儿歌弹唱、幼儿舞蹈、儿童美术等学前专业课程,可以使准教师在职前掌握学前融合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职后培养方面,要加强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注意采取分批、分类、分级的形式;在培训内容上要加强对融合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增加融合教育的多元评估、行为干预技术、差异教学等技能性培训内容。要通过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3.建立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合作发展共同体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充分整合有效资源。外部资源的支持是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政府机构(包括教育、残联、医疗、民政和妇联等)、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及家长等,都是学前融合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急需的特殊教育技能,诸如残联系统的康复技术、医疗系统的病理诊断与评估等,都可与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合作共享。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可以充分整合这些资源,建立合作发展共同体,支持并促进其职业素养的发展。 4.创建学前融合教育的支持性环境 虽然绝大部分教师都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但是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仅凭一腔热血和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也绝不是仅仅通过自身努力就能轻易得到提升的,最重要的是要创建一个和谐的融合教育支持性环境。首先是来自家长的信任与配合,让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得到心理慰藉。其次是来自园所的支持,园长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可以让学前融合教育教师更顺利地开展工作。最后是来自社会的认同,通过融合理念的宣传,加深社会公众对特殊需要儿童的理解与接纳,提升对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工作的认同,提高其社会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