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干扰行为的改善 班级:大一班 观察者:张亿
观察时间:2022年9月6日 上午9:50
观察地点:大一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一】
班级中正在进行美术课,老师教孩子们制作皮影,孩子们拿到游戏材料都在纸上画上人物造型,并进行裁剪,小吴却没有进行绘画,他那着白纸在手上随意揉搓,当他身旁的霄霄在绘画时,小吴则将霄霄的纸拉来拉去,不让霄霄进行画画,霄霄画完准备拿剪刀将人物剪下来时,小吴更是将霄霄的纸一把抢过,同时嘴里喊着:“不给,不给,什么都不给。”
【分析思考一】
小吴对此次美术活动的兴趣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当其他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时,小吴就显得无所事事,最初小吴出现干扰霄霄绘画时,并没有理解小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小吴是通过干扰行为来获得同伴的关注,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小吴的特点,激发小吴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其可以参与到手工制作中去,同时也要引导小吴采用正确的方式与同伴进行交往。
观察时间:2022年9月13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大一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二】
教室里正在学习新的律动组合,我看到孩子们都站在教师中间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新动作,而小吴则是在教室后面到处走来走去,时不时会跑过来拍拍最后一排小朋友的身体,嘴巴里还会发出怪声音,但是当老师播放律动音乐时,小吴则会跑到队伍的第一排跟着音乐一边唱一边拍手,老师音乐暂停后继续教剩余的动作,小吴则在一旁一直喊:“还要听,再放一遍,再放一遍。”
【分析思考二】
教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关注到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这次活动中缺少对小吴的关注,小吴没有参与到律动活动中,同时他到处走来走去的行为对其他幼儿的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小吴却对音乐比较感兴趣,播放音乐后小吴能立刻融入到活动中,因此在日常活动中要加强对小吴学习行为的关注,适当增添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减少小吴因无所事事而出现干扰行为,同时也要对小吴采用正向行为的引导,强化上课时的纪律意识。
观察时间:2022年9月20日 上午10:30
观察地点:大一班
观察对象:小吴
【观察实录三】
在区域活动中,小吴与小组成员一起进入扮演区进行绘本剧的表演活动,当孩子们在准备表演材料时,小吴很主动地与其他孩子一起搬运道具,他跑到正在拿面具的兔兔身边说:“给我,我来拿。”,道具都拿到表演区后,小朋友们开始分配角色,进行角色对话,而小吴则在一旁翻道具箱,将表演材料全部拿到了小舞台上,还将毛绒玩具扔到正在排练动作的小朋友身上,表演的小朋友纷纷跑来说跟我说:“小吴一直捣乱,我们都不能排练节目了。”
【分析思考三】
小吴在最初准备道具的阶段能主动提出帮忙搬运道具,融入进游戏中去,但是在小朋友们进行排练时,小吴却出现了捣乱现象,根据观察发现表演阶段其他孩子们没有给小吴分配角色任务,所以小吴是处在一个无所事事的状态,同时因为小吴社会互动技能不足,从而通过语言和行为干扰的行为来获得孩子们关注,因此在各项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容纳小吴,主动与小吴进行游戏互动,玩游戏时的任务分配要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可以给小吴一些简单的游戏任务,当小吴出现干扰行为时,教师也要及时介入干预。
【回应策略】
1.先行控制策略,建立预防机制。
先行控制策略强调对问题行为产生前的环境刺激(前提事件)进行分析,找 出可能或容易引发问题行为的环境刺激,之后对这些刺激进行弱化,减少诱发个体问题行为的环境刺激,增加不易引发个体问题行为的环境刺激。首先要创造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自闭症儿童对客观事物的秩序和统一性往往留有刻板印象,因 此课堂环境应尽量维持统一,并保持整洁和干净,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其次座次安排合理,能够综合学生的生理特点、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等因素。同时要养成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要注重课堂秩序的建立,向孩子们说明课堂基本规则 ,防止自闭症儿童不了解课堂规则而出现干扰行为。
2.行为控制策略,转变不良行为。
自闭症儿童在活动中的干扰行为一经出现,教师可采取行为控制策略以终 止不良行为的持续和不良后果。这一干预策略的运用应注意:(1)区别强化,建立替代性行为。针对活动中干扰行为不同的功能特点,进行区别强化。如果儿童的干扰行为是为了满足正强化的功能,则应引导并鼓励儿童以适当行为表达 出同样的功能,并给予强化。(2)调整任务,消退不良行为。如果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是为了达到逃避厌恶刺激的负强化功能,则应客观分析“厌恶刺激”对儿童的影响情况,一方面引导儿童用适当行为达到拒绝、摆脱厌恶刺激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可对“厌恶刺激”做出适当的调整。
3.综合训练,提高沟通技能。
社会交往困难和沟通模式异常是自闭症儿童的两大核心障碍,实践中发现 自闭症儿童出现的干扰行为往往是个体需求表达的一种错误方式,因此,建立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自闭症儿童干扰行为的干预过程中应当给予高度重视。通过综合训练和干预,当自闭症儿童的沟通技能获得提高,其能掌握正确、适当行为表达 内心需要,则为达到诉求的功能而出现的干扰行为等挑战性行为也会自然减少,并且从长远来讲,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和社会融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