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5月 陆金茹)
发布时间:2022-05-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陆金茹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策略的实践研究

推荐人

陆金茹

推荐时间

2022.5

文献题目

关于儿童抽动症(一)

文献来源

{域名已经过期}/JiaoYuMianFeiLunWen-25/25412.html

  通过这次在XX师范大学网络学习,使我增加了许多的知识,在看待儿童问题上,也有了独到的看法。那天,我下班碰到了俩位家长聊天,是关于孩子太淘气,不懂事,应该让重新上幼儿园学习疾病礼貌。通过和他们聊天,我知道,原来一位学生家长带孩子刚看完病回来,神经科的医学专家告诉他们:这不是孩子的主观行为,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如不及时就医,就会延误治疗时机,加重孩子的心里负担,使孩子病情更加恶化!原来这位家长就是平时不让孩子出门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耍。

    这种病,叫做儿童抽动障碍症。这使我想到我刚送走上一年级的一名幼儿,他在我园只待了半年,这半年我度日如年,他就是时常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或发出一些怪声。比如头左右摆晃;会发出很尖的叫声;随便离开座位…   …我软硬兼施,都没有效果。在和家长沟通后家长说在家也这样,我们也头痛,就是没办法。

 很多家长都听说过“儿童抽动障碍症”,甚至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活泼好动,都怀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但对于比多动症发病率高得多“儿童抽动障碍症”,一般家长却了解的很少。

    儿童抽动症障碍症一般病发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男孩子发病较多,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反复并且快速地抽动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肌肉群,以及发生肌肉的抽动。孩子在发病时会反复摇头,甩头,挤眉弄眼,发出怪声,还可能爱说脏话。

    由于不了解这种疾病,许多家长觉得孩子挤眉弄眼是因为某些部位不舒服,他们带着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甚至给孩子点眼药水,希望孩子能停止挤眉弄眼。也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可能只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在作怪,长大了就好了。然而儿童抽动障碍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自伤,或攻击别人等行为,甚至可能影响到成年后的生活或者导致终身残疾。在北京儿童医院的神经科,70多个门诊号几乎都会在当天早上7点前被来自全国各地家长挂满。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卫生所所长郑毅介绍,十几年前,儿童抽动症障碍症属于罕见病症,“我们临床教学时需要等这样的病例,而且常常等一个星期才能出现一位,”“现在不同了,我每次出诊都能接待几位患有抽动障碍症的孩子。”郑毅曾在10年前组织过我国六省市儿童抽动障碍症发病率调查,当前是1%的发病率。而就目前的状况,他估计孩子中儿童抽动障碍症的发病率不低于5%,甚至可能达到10%。以这个比例,在每十几个孩子中就会有一个孩子患有儿童抽动障碍症,这种曾经罕见的病症,确实已经在我们身边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